我怎么觉得李白的诗都很浅显?

比如“床前明月光”、“日照香炉生紫烟”“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一目了然,缺乏了令人回味的境界。但是李白是“诗仙”,他的诗应该很有分量的。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
我觉得李商隐的诗很优美,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就令人回味良久。
李诗中我找不出这样的句子。
其实杜甫的诗也有好的,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苍凉浑厚,萧条疏远。李诗呢,感觉是大白话。

不同的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诗人擅长的诗体各不相同,读者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不喜欢某个大师或名家的作品,是很正常的现象。
李白擅长歌行、乐府、绝句,律诗则稍逊。因为李白天性奔放,自然不喜欢格律形式束缚太重的律诗,他甚至调侃擅长律诗的杜甫说:“借问别来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创作方式是被他鄙视的。因李白的才情就是天马行空、一气挥洒。作诗对他来说是生命的自然流露。乐府、歌行的句式、格律要求都不是很严格,正适宜李白充分发挥他的才情。
因为李白较少字斟句酌,他的诗有时候难免会出现“滑易”的毛病,甚至三句不离“明月”“白云”“流水”这些泛滥的意象,诗意有时也过分地直露。但总体而言,李诗的艺术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李白也是诗歌史上较少见五、七言绝句圣手。杜甫的绝句很不像样子,因为他用作律诗的手法写绝句,写得不地道。“诗家天子”王昌龄是七言绝句圣手,五言却稍逊。绝句要求的是天然隽永,咫尺有千里之趣。
你欣赏有厚重感的诗歌,那杜诗是适合你的。李商隐的律诗是学杜深得精髓,又自成一家的。只是有时候真朦胧得让人无所适从,只知道这就是诗,就是好诗,知道写得美,但不知道写得是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9
呵呵,李白的静夜诗啊,这个是千古绝唱,谁都看的懂,而且意境并不是字面上的,而是更深刻的神态的描述,李白被成为诗仙,绝不是幸至,在下就解释下这个千古绝唱的静夜诗,有错误的地方,还望网友斧正
1、床前明月光 唐代的床,与现在的床是不同的概念,和现在的小板凳相识,从第一句起,就对形态的描述,谁说李白坐在园中的板凳上,看到地上的月光,
2、疑是地上霜 这个是他想到了家乡,怀疑是家乡地上结霜了,就是思乡的心理写照
3、举头望明月 这个举字,在书中解释的是抬,个人认为,如果写成抬头的话,就绝不会被千古传唱,这个举字,在该诗中,是神,其一,举,很费力的样子,其二,从做在板凳上来看,自然的是双手托腮,则抬头,就想用手托的状态,1是形容心情沉重,而是更形象化
这 3句,并没有点明原因,只是在形态、心理上做好了铺垫
4、低头思故乡 直接点明主体,清晰、自然而有力,为前3句做了解释和盖棺定论,字词简捷而和谐,意境深远而悠长,如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简洁中透漏神韵
呵呵,有不正确的,望网友海涵指正
第2个回答  2011-09-08
李白的诗贵在通俗易懂,通俗即以寻常景物入题,深入浅出,简易明朗,老少文俗皆能读的懂,看的明白,写景直接明白毫不做作,抒情大气,酣畅淋漓,正是铅华洗尽见真淳。商隐,杜甫的诗与李诗相比是各有各的好处,因为诗人的性情,见识,知识,文化素养和写作手法,抒情方式的不同,写出来的诗文风格才会有所不同,分析理解诗文不单要看内容形式,还要看风格,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作品和作者的文学成就
第3个回答  2011-09-0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太白纯以气象胜“。
李白之诗汪洋恣肆、纵横无忌、气吞山河,胜在大气磅礴,在细腻程度上当然比不上晚唐的那些诗人。再者李白喜欢以口语入诗,读起来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李白绝非传统意义上的风雅文人,我感觉他以”江湖中人“自居,和侠客们多有交往,或许有一段快意恩仇的经历,所以他的诗歌语言来自民间,习惯于寻章摘句之人自然会嫌李诗太”粗“。
李白也有少数细腻的,如”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一说是思念玉真公主的。
第4个回答  2011-09-08
个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吧。李白之所以为诗仙,我想是他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诗风的雄奇豪放被大多人所接受,为大众所喜爱。但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后人评价是过于隐晦迷离。所以还是看自己的口味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