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六年级孩子课外阅读,这几条建议很实用

如题所述

 叶圣陶先生早在50多年前就指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显然,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课本上是不现实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和张志公先生都认为:从自己学习的语文经验看,得自课内和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地界定5、6年级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老师并不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些家长甚至认为看这些“闲”书没用而加以禁止,更谈不上课外阅读的指导了.本文就自己平时的实践谈谈对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如今的孩子,处在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他们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书籍、电视、网络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要把孩子们从精彩的电视画面和紧张刺激的电子游戏中吸引过来,确非易事.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除了经常用“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格言警句激励或者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激趣外,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1、推荐班中学生正在看的好书.
  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一个学生拥有一样什么好玩或好看的东西,班中很快就会流行开来.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向学生推荐班中有些学生手头正在看的优秀读物.有次下课,我看见一个同学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昆虫记》(在这之前我自己没看过也不知道有这本书),翻阅以后我被书中各种昆虫有趣的生活习性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抽时间挑选一些故事朗读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以后也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过不了几天,班中就有好多同学正在看这本书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有的图书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流阅读,从而扩大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也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的《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上完了《景阳冈》,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由发问,教师设置悬念:武松打死了老虎,两腿酥软,刚想歇息,忽听得林中簌簌作响,又窜出几条大虫来.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自己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由解疑而去欣赏名著.
  二、关注阅读内容.
  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们的小学生一方面他们阅读的兴趣是异常的广泛和活跃,另一方面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差.不良读物会毒害孩子们的心灵,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孩子们在看些什么书,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和指导,特别是电子读物更要注意,谨防不良读物、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有的内容很难界定是否适合小学生看,教师就得凭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来引导好学生.像《十八岁的天空》这样的电视剧和剧本并不适合小学生看.所以可以告诉他们,这本书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并无多大意义,等你到初中、高中后再看也不迟.
  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读物,开出一些书目,供他们自由选择阅读.就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来讲,可分文学类、百科类、史地类、传记类、体育类等.比如文学类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优秀的童话家叶圣陶、严文井等人的作品;还可以是少儿版的中外文学名著,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外国的如《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等.小学生都非常爱看百科书,目前市场上这种书也非常畅销,如《十万个为什么》,多看这些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受益终身.另外传记类、史地类也有许多非常好的著作,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上下五千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广采百花”的阅读兴趣,文学作品能濡养学生的伦理(含道德)情感,而自然与社会科学则丰富其知识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课外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单一性和高深化,使之更加合理有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