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读书没有什么感悟呢?

如题所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现在的很多人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那么读书究竟有没有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感悟。

说民国时期有三个很厉害的人,一个叫吴组缃,一个叫曹禺,最厉害的有一个叫钱钟书。他们当时都在清华读书。

有一天吴组缃去找曹禺玩儿,两个人聊天,聊着聊着,曹禺就说,你看钱钟书在那边,那哥们儿号称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你赶紧过去,让他给你开几本英文小黄书来看。

吴组缃就真走过去,跟钱钟书说:哎呀这个老钱啊。。不是。。小钱啊,你这个开两本英文黄书给我看好不好?

钱钟书瞥了一眼吴组缃,把纸拿来笔拿来,唰唰唰就开始写,写完正面写反面,写完书目写作者,写完作者还把出版年代写上去,不仅写出版年代他还把内容提要也要搞一搞。

写完吴组缃拿来一看,四十多本,我勒个去。

所以钱钟书读过很多很多书,由此可见一斑。

我不知道所谓的“实用主义”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实用,我只知道,像钱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放到现在,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是饭桌上讲个荤段子,他都吊打在坐的所有人,就不要说什么高一级的文学涵养了。

我保证假如在一个桌上吃饭,所有姑娘全都会去听钱先生讲故事,眼睛都不带朝你那边瞟的。

实用不实用?

然而这还不是钱先生的目的,他读书既不是为了show off,也不是为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他仅仅是喜欢读书而已。

然后不经意间,他就可以在社会认知的各个层面,毫无悬念的把你按在地上摩擦。

这种对待文学书的观点,纯粹是瞎扯,就是那些受过一点点教育、可能考试分数还不错、但从小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的人的自以为是。

譬如鲁迅先生的文章,被誉为“匕首和投枪”,你如果真的看过他的文章你就知道,用这样的形容都是轻的,匕首和投枪只是一人敌,而先生的文章,是万人敌,千万人敌,亿万人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今天中国的文化语境,基础价值,他有一半功劳,就连今天你说出“文学书应该少看”这种价值观,都逃脱不了先生的影响力,只是你自己不自知罢了。

你以为他的贡献只是“我家门前有两棵树”这个不知道什么鬼么?

你以为假如今天你学物理、学化学、学计算机、学经济,先生的书就没有用么?

这世上哪一种学问,能逃得开先生说的“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你搞科研搞创新,搞经济搞赚钱,要想真的出点儿成绩,又跑得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思想了?

再看看先生对教育的评价:“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7
出现这种问题,只能说是你的阅读方式出现了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你读书是为了消遣,而并没有从书里面获得信息。
回想一下你看书的过程,是不是一口气就看下去了,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真好,然后过几天忘得一干二净?
这个和你个人的智商高低没有关系,因为忘记书中的内容是非常正常的,遗忘曲线适用于大部分人,这个不需要怀疑。
当然,你举的那些公众人物他们也都不是天才,只不过是学会了怎么样高效率的阅读而已。
如果你想要改变这种状态,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量的话,那我建议你系统的读一下提高阅读效率的书籍。
口说无凭,我拿最近我刚刚读过的一本书给你举例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用的方法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可以说非常之好用。
首先,我读的书是《最好的告别》,是一本社科类书籍。
为各位安利这本书,非常好看!!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一下我刚写的书评。
根据奥野宣之的挑选书籍的方法,我先在豆瓣上看了这本书的简介,还有下面的几篇书评,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直接奔向书店拿了这本书。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在挑书方面花费精力,节省个人时间。
(这本书是别人推荐我的。没人推荐的话可以去豆瓣翻一翻八分以上的好书,基本上不会踩雷。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直接开读,而是先浏览了一下书的目录,对全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才开始进行阅读。
阅读的过程也需要很大的技巧。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以及一杆好用的笔。
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阅读的时候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本书直接读下去,这样读书确实非常爽,但是后果就是爽了之后什么都没记住。
但是用奥野宣之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情况发生。
阅读的时候,把那些你觉得写的很棒的部分给画下来,标记一个重点,懒得动手的话就直接折角,虽然这样阅读体验没有之前的那一种好,但是相信我,你得到的绝对要比这点阅读体验多得多。
读完第一遍之后,开始通读第二遍,第二遍速度就很快了,你可以直接略过你觉得不重要或者不吸引人的部分,直奔主题,然后把第二遍阅读时依然觉得精彩的部分再做标记
接下来第三遍就要用到笔记本了。奥野宣之把这种笔记方法取名为“葱鲔火锅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你觉得非常棒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在句子下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2个回答  2019-08-07
我看书很少,因为我把大部分精力与专注献给了思考或者独立思考的空间维度中,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籍,有了定位才能真正理解或者掌握自己的看书动态,
灵感总是经常光顾于我,如果创作,我总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灵感
因为我需要社会与人群和各色各样的人生,却不需要深厚感情地社交,也不需要他人的怜悯,我是一个善于思考创作创造在独立思考中谋生的一份子,只有自己渴了才有意识地做到提前补水
我很推崇善良地待人待事,也很推崇尊重他人的公平竞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8
读书是人一辈子的事,就象喝水一样,一天都不能离开的。读书本身就不能急于求成,他影响的是思想,带来新的灵感,但不能过于功利化和量化,不能因自己看了多少书而衡量,因为看了多少书就应该在什么事上有所突破,这种利益之心本身就不是读书应有的心态,这种心态能读的书应该工具书居多吧。
第4个回答  2019-08-21
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读一本书是有感悟的 。所以我喜欢读书,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读书没有感悟,那不如不读,因为没有意义,只读书不思考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读一本书,折射你的人生,引发你的思考,扩展你的知识面,增加你的见识,好处不要太多。但不思考,一切等于无。所以不思考的读书还是别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