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雕刻获得了哪些艺术成就?

如题所述

1917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苏联。1918年列宁签署了《纪念碑宣传法令》,规定拆除遗留在大城市当中的反动人物塑像。随后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建立起38座宣传新思想、新人物的纪念碑。这个法令推动了俄罗斯雕塑艺术的发展。

1918到1941年间,出现了大型雕刻创作的创作高潮。创作于1923年的全苏农业展览馆装饰雕刻是这一时期重要的雕刻作品。此外安德烈耶夫花12年时间创作了列宁组雕,真实地反映了列宁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忘我的工作精神。梅尔库罗夫为莫斯科运河作的《列宁像》和《斯大林像》(1937)。这一时期苏联雕塑家还创作了一批表现俄罗斯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肖像雕刻,这些肖像雕刻遵循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要采用写实性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并高度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对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许多作品气势深沉,富于革命理想和豪迈精神。如梅尔库罗夫的《季米里亚泽夫纪念像》、安德烈耶夫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碑》、马尼泽尔的《夏伯阳纪念碑》(1932)等。《夏伯阳纪念碑》高540厘米,青铜和拉长石雕塑,塑造了夏伯阳行走的姿势,他左手拉着半披着的大衣,右手紧握拳头,坚定地迈着阔步前进,横眉冷对沙皇衣奴制度。底座的前面和两侧表现了三组反映夏伯阳诗歌主人公的群像,衬托出诗人的坚强、战斗的性格,使主雕的思想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一时期的主题性雕塑的创作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重要作品有沙德林的《圆石头——无产者的武器》(1927)、(1937)和《粮食》(1939),马特维耶夫的《十月》等。《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是一件高24米的不锈钢群雕,安置在一座建筑物的顶上,青年工人和女庄员迈步向前,形象健康有力,高高举起镰刀和锤子,阔步向前,他们身上的衣服似乎是被风吹向身后,更增添了勇往直前的气势。为了保持整个雕塑的平衡,两位主要雕像的身后有一条饰带,直径1米,长30米,重5.5吨,把两个人物雕像和他们脚下的建筑物联成一体。这座雕像气魄宏伟,充满了乐观激昂的情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