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要在当代流行如何转化?

如题所述

中国当代流行新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

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流派  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蕙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徽音等。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 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3
百年来,中国新诗经历了一次次的诗歌现代性审美探索,每一次革新都推动了中国新诗本体的审美内在机制的探寻与对时代思想主题的审美呈现.但是,比较于现代新诗30年与新时期新诗30年,我们就会发现,当代中国新诗无论是在新诗审美机制探寻、诗歌本体理论创新还是诗歌经典性与影响力方面都逊于现代新诗30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更是无法相比.
第2个回答  2020-01-03
可能把他们谱成歌曲演唱,便于流传。
第3个回答  2022-01-01
写诗首先得选择方向的问题,有的诗着意表现自我有高深的学识,有意写得让人看不懂,不想让人理解,自以为他人不能理解便可说明自己高明。有的诗实用程度低,读者看后受益的少。诗之所以存在其主要功用是实用,是对读者有利。玩文字游戏的诗不实用,它游离社会常态,乱社会规则,写者头脑模糊,他人读后也容易云里雾里的,这样的诗有不如无。我看诗几十年来着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诗读,而不是求跟风,求自己所写的诗易于发表,自己的生存利益之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