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土楼是怎么建起来的?

客家土楼能防御能生活,它到底是怎么建成的?

客家土楼属于群居的一种建筑,为了防止敌人的入侵,他们会选择一个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这样当有任何不测的时候,他们便可以群起而攻之。可是,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如果让生活的水平更好,生活更方便呢?这个时候土楼的设计就应运而生了。

土楼在设计建造的时候,是从内而外,一圈套一圈的形式。最年长的一代人,住在最里面一圈,都代根据辈分,依次排列。土楼既然叫土楼,顾名思义,它就是用黏土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后,慢慢建造而成的。建造土楼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备料到设计,都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心血。就是因为这样有着文化底蕴的设计,才让土楼延续至今,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供我们敬仰赞叹。

生活在土楼里的人,由于设计的巧妙性,通风良好,所以冬暖夏凉,而且,各种生活设置一应俱全。吃饭有专门做饭的厨房,洗漱有特定的洗手间,平时的休闲活动也有固定的场所。

土楼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起到一个安居防御的效果,所以它们每一圈的住房,都有大概三四层楼房的高度,当然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大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不会太拥挤。而且各种设施的排布,也让生活井然有条。

当然,同为土楼也会被分为三六九等,由于不同家族的经济实力以及人员的多少,土楼在建造的时候,奢华程度自然也会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2
客家人建的土楼,第一层的用处都是用来做饭的厨房,第二层是粮仓,一层厨房做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保证二层的粮食不会潮湿,从二楼拿东西下来煮也是很方便的。
第2个回答  2019-07-02
最早的土楼是方的,但是方形土楼有死角,阳光照不到,不通风,圆型土楼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后来慢慢变成圆的。土楼是黄土堆砌而成,工序有做泥、行墙、夯墙、安放墙骨 、修墙
第3个回答  2019-07-02
首先客家人的土楼建筑是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联系的,当地比较潮湿所以客家人建了土楼,一楼通常是养牲畜或者堆放东西,二楼才住人。
第4个回答  2019-07-02
做泥: 以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