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丈亭区罗江乡河姆渡遗址的房址有哪些建筑特点?

如题所述

河姆渡文化以河姆渡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今日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丈亭区罗江乡河姆渡,距余姚城关25公里,地处宁绍平原南缘。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载桩加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的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与这种建筑遗迹有关的圆桩、方桩、板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之多。第4层的发现的一座干栏式长屋,桩木和相紧靠的长圆木残存220根,较规则的排列成4行,相互平行,作西北一东南走向。现存最长一行桩木长23米,由西南到东北的第1.2.3行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合计宽约7米,推知室内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第3.4行的间距1.3米,这是设在面向东北一边的前廊过道。建筑遗迹范围内,出土有芦席残片,许多陶片以及人们食后丢弃的大量植物皮壳、动物碎骨等。这座大型干栏式建筑当属公共住宅,室内很可能隔成若干小房间。干栏式建筑主要应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似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为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直到今天东南亚一带还比较盛行这种干栏式建筑,以适应潮湿多雨气候的需要。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的最早,另外在江南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