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莆田极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默

号为“通贤灵女”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水性。

江采萍

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别名江妃、江东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宠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长诗赋、乐器、歌舞,著有《谢赐珍珠》《楼东赋》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落逃未带上困于冷宫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黄滔

授予“四门博士”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居晋江潘湖。

刘克庄

文名久著,史学尤精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许稷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许稷,字君苗,莆田人。曾在京师与欧阳詹、林藻等酒会,激于林藻戏语,隐终南山,苦学三年,出就府荐,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举进士,历南省员外,终衡州刺史。许稷少年,美凤仪,善谈论,警敏能文,性喜漫游。尝谒九鲤湖,知何氏兄弟九人之初至也,止于南山而炼丹于湖,丹成饲鲤化龙,乘之而去,故此山名九仙,湖曰九鲤,总名曰何岩,皆以何氏始。

林藻

胸有大志,敏而好学

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

康大和

被朝廷誉为一代宗师

康大和,字原中,号励峰。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迁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少年聪颖,笃志好学,被人誉为“神童”。他立志日后要出人头地,在学堂里比他人更加发奋,学业上都是名列前茅,颇受老师器重。

林环

精伏氏经方

林环,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永乐十二年二月,林环随从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后不治而亡,年仅38岁。林环善诗文,著作颇丰。

戴大宾

未老思阁老,无才做秀才

戴大宾,字寅仲,福建莆田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籹榜进士第三人。戴大宾出身于书香门第,3岁就学背诗文,5岁便能吟诗作文,尤善联诗作对,在当地小有名气,被称为神童。8岁那年,有一天,他到县里的学馆去游玩,老师知道他善对就指着厅堂里的椅子出了一联:“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对曰:“兔毫笔写状元坊。”老师听后连连称奇。

翁承赞

右谏议大夫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

作者:水瓶blank9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2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06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14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陈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举第一名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7-14
李嘉诚,祖籍福建莆田 涵江 人,男,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