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中元作的解释

唐 - 李商隐 - 中元作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题目】:中元作
【内容】: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求解释~越详细越好
哥们,是对诗的解释。中元节谁不知道啊。

1、首先介绍原诗内容:
中元作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2、词语解释:
①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唐时中元节大设道场。《旧唐书·王缙传》: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盘。又设高祖以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是日排仪仗,百寮序列于光顺门以侯之。
②绛节:使者所持的红色符节。宫国:即宫中。宫,全唐诗校:“一作空。”
③上清:此指宫中。据道经,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
④条脱:女子腕钏,俗称手镯。《真诰》:萼绿华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条,金、玉跳脱各一枚。须:全唐诗校:“一作虽。”
⑤《世说新语·假谲(jué)》:“温公(峤)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丧乱离散,惟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日:‘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云,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句谓不能如温峤之明媒正娶,结为佳偶。
⑥省:记。雨:取高唐云雨之意,指交欢。
⑦迷路:用刘晨、阮肇入天台迷路遇仙女事。花:喻指所恋之女性。
⑧有娀:国名。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⑨鸩:恶鸟。《离骚》:“吾令鸩鸟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青雀:西王母信使。
3、诗意解释:
据说这首诗有这样的背景:一位与李义山青梅竹马少女,聪慧美丽,被选入宫,竟随公主入玉阳山灵都观修行,得法号宋真人。李义山借中元节法会的机会,去灵都观见到了她,于是写下此诗。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来自道教,是超度孤魂野鬼的日子,俗称鬼节。
首句“绛节”指帝王、仙君的仪仗。“上清”借指此行的道观吧。头两句是中元节去道观参加法会的情景。
次联用了两个典故:首先是道教仙女萼绿华恋上羊权,偷偷来与幽会,还赠以金玉条脱等信物。后一个,则是说,温峤的姑姑托他找女婿,他自己想娶,就虚以他人名义以御赐的玉镜台为信物定下亲事,最后娶得表妹。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女追男,一个是男“骗”女,但都是欢喜收场。接下来,“曾省惊眠闻雨过”,据说是用高唐赋巫山神女的典故,“不知迷路为花开”,则是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两句字面上的意思十分优美,似乎有人也认为没有用典,但从整首诗的写作方法和背景看,应该是用典,否则“隐喻的线索”就断了。
这四个典故的共同特点,都是极尽浪漫而且有理想化结局的仙-人恋情,这与前面所说的故事背景吻合,也看得出义山心里这段情是多么的超凡脱俗。
再看最后两句:“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有娀”是个遥远的国度,屈原(离骚中)曾经幻想以“鸩鸟”为媒,求有娀美女而无法得愿;瀛洲更是遥不可及的仙人居所(暗指上清宫),神鸟“青雀”会不会有办法做媒呢?
稍加想象,这是一段纯洁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他也许在感叹,自己得不到仙女的“金玉条脱”,也拿不出那让人无法抗拒的“玉镜台”,其人虽在,却人“仙”两隔,只能朝思暮想,梦中幽会,寄希望于“神鸟”出现了。
4、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李商隐

(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晚唐诗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节度使判官等。因娶李(德裕)党王茂元之女,陷入“牛(僧孺)李党争”。一生受排挤,任途坎坷不得志,潦倒终生。工诗善文,尤以近体诗和律诗成就最高。其诗内容丰富,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社会表示强烈的不满,如《有感二首》、《重有感》等。咏史诗如《隋宫》、《贾生》等多暗讽时政。表现爱情的无题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对后世影响很大。晚唐的吴融、韩偓、宋代的婉约派、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及元明清戏曲作家都深受其影响。
说的是他的心上人宋真人入道修行,自己对这有缘无姻也无可奈何。
至于用典,“望瑶台之偃蹇兮 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 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 余犹恶其佻巧”离骚里面的。有娀是地名(和瀛洲一样虚无缥缈)。未抵:不知。青雀:福音之鸟,这里当然是指向为爱做媒。鸩鸟是毒物,是不能做媒的,鸩鸟媒自然也就没什么指望。
第2个回答  2007-07-20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第3个回答  2015-12-24
表达了作者内心极度矛盾的感情!

理解此诗要结合李商隐处境
他的师父和岳父是政敌
经常被骂里外不是人,回家岳父骂,碰到老师被老师骂,悔恨当初不该草率结婚“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正是准确的反映出内心矛盾
第4个回答  2007-07-28
杜牧
[点击查看大图] 杜牧诗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又专门为其举行一次赛船水戏,引得全城仕女都出来观看。杜牧却没有相中一名美女。后来,他遇到一老妪带的十来岁的小姑娘,认为将来必成绝色佳人。于是,给老妪一些财帛定聘,约定十年之内他必来当湖州刺史,再行迎娶。如十年不来,姑娘自可另嫁。
后来,杜牧果然当了湖州刺史,但时已过了14年。杜牧到任就寻找那姑娘,才知她三年前已嫁人,有了两个小孩。自己失约,徒叹奈何。于是作《怅诗》云: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