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自不量力。量:估量。

不自量力的出处是《左传·隐公十一年》,在《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载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有一次发生了争执,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却贸然出兵,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

郑国被迫应战,同敌人厮杀,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说道:“息国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败,而且,恐怕息国快要灭亡了。”——不韪,即“不对”或“不是”,也就是错误的意思。

有句成语叫做“甘冒不韪”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说:明知不对,还是硬干,是自已心甘情愿犯错误,犯天下最大的错误。当时人们说的息国所犯“五不韪”是哪五条呢?根据《左传》记载,就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

意思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又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是以知息之将亡也。”

意思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由此可以看出息国快要灭亡了。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这个故事,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的出处。

扩展资料

不自量力的近义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1、螳臂挡车: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áng bì dāng chē,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出处《庄子·人间世》。

2、蚍蜉撼树:蚍蜉撼树,读音pí fú hàn shù,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蚍蜉:很大的蚂蚁。小小的蚂蚁竟想撼动参天的大树,这不是很可笑吗?出处唐·韩愈《调张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自量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不自量力意思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1、拼音:bù zì liàng lì

2、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3、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4、反义词: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5、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duó)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wěi)而以伐人,其丧(sànɡ)师也,不亦宜乎!

(翻译为: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出息国快要灭亡,难道不应该吗?)

扩展资料

成语不自量力是从“不量力”和“不自量”两种说法演化而来的,同时又都可单独使用,又作自不量力,意思都是自己不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人们多用来讽刺那种自高自大,不量力行事的人。

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开头几句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杜甫的诗文顶天立地地存在着,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不可泯灭。没想到一群无知的人竟然这样愚蠢,借故设法对他们进行毁谤。就象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太可笑不自量力了。韩愈对李杜诗歌成就作极高评价,同时对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予辛辣的讥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自量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而去做超出范围的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25
对自己的力量过于自信,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而去做超出范围的事
第4个回答  2011-09-03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