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们喝的酒,好喝吗?

如题所述

唐人嗜酒,到了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对历史有了解,那么大家可能知道,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专制王朝中最善于发展经济的。宋朝经济贸易的发达,行业细分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我们如果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中甚至可以看到送外卖的小哥。宋朝饮酒风气的盛行,从图中处处飘荡的"酒旗"、鳞次栉比的酒肆中,也可以窥其端倪。

无独有偶,和市民生活、通俗小说的发展一样,由于民间贸易发达,小民们富裕程度提升,能喝得起酒的人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有钱的仕宦人家,普通市民都已经能喝得起酒了。黄庭坚有一首《醉落魄》说"街头酒贱民声乐",还有生活在两宋之交的陈三聘写过一首《蝶恋花》,里面有一句"山鸟劝酤官酒贱",连武松、宋江他们这种被逼上梁山的人也动不动就"拣一个好的座头,让当日的打酒来喝"("当日"即当天当班的店小二之流的人物),都可以说明当时的酒价是普通市民可以接受的。

那么,"官酒"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指的就是宋朝官府专卖的酒。宋朝的酒政大抵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宋朝的酒政

宋初万机从挫,未能对各地酒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宋太宗宣布在全国实行榷酤。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宋真宗将榷酒的制度固定下来。

诏征天下酒榷。 《宋史·太祖纪》

令计司将榷酤之法立为永式。 《文献通考·征榷考》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自从汉武帝开了"榷酒"(就是酒业官营)的先河,虽然后来被儒生们诟病"与民争利,败坏风气",但是这个做法为后来历代君主提供了一个国家缺钱时的解决范式。后来魏晋南北朝时孙吴、北齐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都曾经一度短暂地实行过榷酒的制度。经过这些朝代的推行,榷酒的制度逐渐被人们接受,酒税收入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榷酒的收入在真宗景德中年为四百二十八万贯左右,此后累年增长。到了南宋,偏安东南,江山只剩下一半,还连年战争,支出都仰赖税赋。据史料记载,高宗末年,酒利达到一千四百多万贯。占当时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南宋时候的酒课又严于北宋。这样令人眼红的利润,为了禁止民间私自酿酒、售酒,宋朝对于小民私自酿酤的量刑非常严厉。清代赵翼评价宋代榷酒之严酷,说历朝历代的酒业官营的政策,没有比宋朝更酷厉的了。

史策所载历代榷酷, 未有如宋之甚者。 《陔余丛考》

胆敢以身试法的小民,是什么下场呢?根据史料中记载,在城镇,私自酿酤到了二十斤的,在乡村到了三十斤的,都当中杀死,抛尸街头;小民敢带着超过五斗的酒进入京城(开封)五十里地和西京(洛阳)和各个州城辖内二十里地的,处死;有官营酒售卖,却携带一石及以上的私酒进入其范围内的,杀死,抛尸街头。

城郭二十斤,乡闾三十斤,弃市;民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及诸州城二十里者,至五斗处死;所定里数外,有官署酤酒而私酒入其地一石,弃市。

《宋史·一百三十八卷》/《文献通考·征榷考》

据李华瑞统计,北宋仁宗庆历年间,酒税收入共计1710 余万贯,占货币总收入的近38.9%。此后,虽然在南宋时期,收入有所下降(江山都丢了一半了),酒税收入也约占货币总收入的20% 左右。可见,酒政收入已经在宋代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财政的重要来源和支柱。酒业官营作为主要的酒政形式,贯穿于整个宋代。

酒政苛,对酒不尝怜榷酤

再好的政策都会有弊端,何况是榷酒这么一个本来对小民就谈不上利好的政策呢?

嗣宗知澶州,上言:"本州榷酤斗量,校以省斗不及七升,民犯私酿者三石以上坐死,有伤深峻,臣恐诸道率如此制,望诏自今并准省斗定罪。"

《陔余丛考》

酤榷立法甚严,犯者籍家财充赏。大官世臣,公行沽卖,则不敢问。是行法只及孤弱也。 《宋史·洪拟上疏》

王嗣宗,是宋太祖年间的状元,后来到了澶州作知州,觉得因为酿酒三石就要把人处死,实在是太过严峻,有失人和,劝太宗稍微放宽量刑标准。

高宗绍兴三年,有一个名叫洪拟的官员谏言,说有些同朝为官的人,很不自觉,公然酿售私酒,而官府呢?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说什么严禁私自酿售,只是针对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而已。为人直爽,敢想就敢说,很是惹人喜爱。这个洪拟本来是礼部侍郎,因为说了这个话,被贬为"徽猷阁直学士",负责校理哲宗御笔,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图书馆的"管理员+编辑",那图书馆里还全都是一个人写的书。不可谓不惨。天真者从政,就是会令人好笑又叹息。

除了法行严苛,官酒的这个质量,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官府垄断了酒的生产(在部分地区是垄断了酒曲),独享酒利,民间根本无法形成任何竞争,长此以往,酒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了。

宋词中就有词人经常抱怨酒味太淡了,简直和加了水一样,根本没什么喝头。

"半醨半酒" 沈瀛《减字木兰花》

"酒味薄" 薛师石《渔父》

在史料中,也能找佐证。官府专卖,并不关心酒的质量如何,所以酿酒时常常偷工减料,所谓官酒的味道并不怎么样。大家都不爱喝,后来官府见大家不来买,干脆按户摊派,只要遇到婚丧嫁娶,按人口数买酒,民众苦不堪言。

及酝齐不良,酒多醨薄,至课民婚丧,量户大小令酤,民甚被其害。 《宋史·食货志》

原来看金庸先生写的小说中,江南七怪和丘处机在嘉兴斗酒,直接拿一个水缸在那里比喝酒,觉得很钦佩——不愧是身怀武功的人,就是喝不醉。可是现在了解了宋朝官酒的质量以后,就觉得大概最累的不是他们肝,而是肾和膀胱吧。

淡醅、朱颜、婉约词

宋初有一则"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把酒和乐舞联系了起来。赵匡胤看似自言自语又有无限深意地说道:人生真是太短暂了,有钱有田,有房有子,有人唱着歌跳着舞陪着老去,君臣之间也没有猜疑了,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吗?(你们还不辞官吗?)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饮酒,酒酣,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

明日,皆称病, 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甚厚。

《宋史·卷二百五十》

歌儿舞女就是歌舞妓,北宋初年被最高统治者亲口承认了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于是开启了宋代士大夫蓄养家妓的风气。

卢祖皋《临江仙》 题序:"韩蕲王之曾孙,女乐颇盛。夜深,出一小姬,曰胜胜,年十二岁。独立吹笙, 声调婉抑,四座叹赏。已而再拜乞词,为赋此曲。"说的就是卢祖皋填这首《临江仙》的原因:为一个十二岁的歌妓胜胜所写。这样的事情,在宋朝非常常见。宋朝的官宴中常用歌舞助兴,官员与官妓往来也当做日常应酬。

饮酒之风盛,蓄养家妓的风气也盛,歌妓侑酒,席间乞词,酒把文人和歌妓连在一起,文人和歌妓的交往催生了大量的应歌之词,《全宋词》中涉及到酒或者饮酒的词作约七千余首,可以看出两宋酒与词文化牵绊之深。而酒把歌妓和文人串联了起来,也正是宋词的作者大多数都是男性,宋词中却有大量以女性口吻来叙述的作品的原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不知道好不好喝啊,毕竟想尝试也没机会喝,但是看到他们喝得很爽的样子,味道应该不差。
第2个回答  2020-11-19
感觉肯定是好喝的,因为每次梁山好汉喝酒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特别爽快而且舒坦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20-11-19
肯定是比较好喝的,因为这些人喝了很多这样的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