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诗句

如题所述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错刀行》

宋代: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诗歌一、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巨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歌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三、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歌四:民族魂

因为难以

忘怀那个

以慈母的心

编织成

装满思念的

七彩花篮

总有抽不完

索不尽的爱

无论春天

她是温柔的阳光

或是夏天

她是凉爽的和风

秋天来临她是

奉献金果的季节

在冬天她是

燃烧的火

母亲

全人类

一个民族

伟大的灵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9
1、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4、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5、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8、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11、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12、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4、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15、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16、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17、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8、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19、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21、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23、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24、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25、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26、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28、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29、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30、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31、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3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家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在上下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诗文的形式传承的。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颇具代表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无疑表明,自己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依然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德佑二年岁旦》一诗的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我一心想要统一祖国,我日夜盼望的,正是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达出的愿望啊。”唐人刘禹锡在《学阮公体三首》(其三)中“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明代顾宪成撰写过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曾经是天下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家国情怀的座右铭。晚清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写过多首关于香港的诗,其中一首七言诗中写道:“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诗人看到国家情势严峻,感叹山河分裂,期望以杜鹃啼血之情唤醒君王力挽国家危亡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与君主一道,如同精卫填海一般,为解危难之中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句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概……展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的满是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热血

  古诗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边塞战争,而这类题材的诗词多半融入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民族正气。大诗人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句画龙点睛地以“晓”和“宵”字,把戍边将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战斗意志表现得极其鲜明。唐朝诗人李贺面对当时藩镇割据的黄河中下游大片土地,在《南园十三首》中发出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豪迈诗句,表明了热血男儿收复失地、保家卫国的战斗激情。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写出了将士们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戍边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将士们不打败敌人誓不还乡的昂扬斗志和士气跃然纸上。晚唐诗人陈陶笔下的“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诗句,以充满激情与悲壮的笔触描写了前线士兵奋不顾身誓死杀敌、血洒疆场慷慨悲壮的场景。清代徐锡麟《出塞》一诗同样写得器宇轩昂,慷慨激越:“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表现了出征将士们为国捐躯在所不辞的崇高情操。唐人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反映古代文人投笔从戎、征战疆场的诗词,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即是作者从军杀敌战斗意志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宁愿做一个小小的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的决心。

  古人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不仅表现在热血男儿身上,也描写了女子从军的故事,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南北朝时期北方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记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向战场的情景。诗词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精忠报国的巾帼女豪杰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亦抒发了作者报效国家,愿洒一腔热血的英雄情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