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大师作品风格各异,具体都有哪些不同?

如题所述

1)三位大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书中对人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我看金庸的小说比较多,重点说金庸吧
金庸小说大多非常有气势,并且,他描写“侠”多过描写“武”,很多角色能体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陈家洛,为了反清居然连香香公主都能放弃,郭靖更不用说了,袁承志多少也有这方面表现,萧峰更是为了阻止战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也有例外,有像荻云、令狐冲这样情愿做隐士的角色,也有韦小宝这类滑头,至于《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是个小女孩,就不多说了,但李文秀身上也有一种“隐士”的感觉......)。
金庸的书里大多数主角都有一种“出世”的表现,做“陶渊明”的心情多一些(就连萧峰的最大愿望都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木马放羊,东邪黄药师、老顽童周伯通、杨过都是代表人物,令狐冲更是如此,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有)。
虽然这么说,但金庸小说却没有固定的路数,他14部长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每部作品之间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我形容为是一种“金庸的感觉”......
而且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角色都能写的非常生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戏”的演员不怎么好找的主要原因,想想能演活“韦小宝”的有几人?......)
梁羽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武”多过描写“侠”,他的小说往往要用好几页纸来很细致的描写打斗的整个过程细节(就武功的描写这一点而言,金庸正好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金庸对武功描写是可以收放自如,想长的时候就长些,想短的时候就短些)。他的故事,也要更侧重于儿女情长一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塞外情节”,很喜欢写大漠,或者中国边境地带的故事......
古龙是个很量产的作者,一生写了70多部长篇小说,我看过的并不多,只有《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种的几部以及《绝代双骄》和《萧十一郎》。除了那种“一击必杀”的武术形式以外,我看这几部小说后的感觉是,古龙非常擅于描写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和险恶的江湖,他的小说中阴谋诡计总是一环套着一环,很有一种“构建在武侠故事上的悬疑推理小说”的感觉(特别是《陆小凤》),虽然说梁羽生和金庸的作品里也设计有谜团,但是都不如古龙小说用的多......

2)金庸:丰富; 梁羽生 :直线;古龙:取巧。

3)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6
金庸走的是三国的路子,梁羽生走的是水浒的路子,古龙另辟蹊径文风诡秘,但像喝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你看看就晓得了
第2个回答  2011-09-16
金、梁二人都师法我国近现代武侠小说开山鼻祖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但取法不同。金庸的武侠小说越往后历史性与人生教育观越强,而梁一直在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与小说的接续性,梁的小说都是前后集相连的,比如在看《七剑下天山》之前要先看《白发魔女传》等等。个人觉得金庸小说的情感面更吸引人。至于古龙的小说,果真是不同的,他先扬弃累赘之辞,却更注重展示角色性格如聂小凤。其实还有卧龙生的武侠小说与他们也是不同的。
第3个回答  2011-09-1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