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初中三年级水平把《陈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的读后感给我

如题所述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记叙了秦王想不费一兵一马就把安陵国消灭,便对安陵君说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换安陵,唐雎识破了秦王的唐雎的奸计,并用自己的胆识与才智赢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在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三段,是写唐雎以“土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之所以喜欢这段,是因为它最能表现出唐雎的胆识、才干、临危不惧、不畏强暴,为自己国家的尊严,可以置个人生死不顾,而且在唐雎讲“土之怒”那段更是畅快淋漓。唐雎虽不是把秦王杀死,但他把那种“土之怒”和那种精神也完全表现出来了。

第二段唐雎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就已经把秦王惹怒了,并引出“天子之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是多么危险的时刻呀,当时秦王已灭韩亡魏,可唐雎还毫不畏惧,并讲出“土之怒”: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秦王面对这样一段坚决的话,也不得不色挠。

在我看来“天子之怒”,也是不过仗着自己的权势搞得百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罢了,是以个人角度去大开杀戒。“土之怒”是以国家百姓为利益,牺牲自己,维护正义,是以国家的角度去铲除奸邪。这足以看出唐雎的临危不惧,以国家为大。

唐雎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那种“土之怒”更是要记住的,作为平民的我们怒也要“土之怒”,不求“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但也要怒的有用,怒的有尊严,为正直、忠义的事而怒。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