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学校的特色有哪些

如题所述

在探讨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中,学校的特色通常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学校的独特办学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下是对学校特色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探讨:

    特色文化统领:

    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体现了学校的独特办学理念,指导着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例如,有的学校可能强调“和谐”文化,通过“和”的思想统领学校全局,追求校园“和美”、师生“和谐”、校风“和正”等,让特色文化深入全校师生心中。

    特色项目传承:

    特色项目是学校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形成的独特优势。这些项目可能包括艺术教育、STEM教育、体育教育、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例如,艺术教育项目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STEM教育项目则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

    特色课程保障: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些课程可能包括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特色活动实施:

    特色活动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如“一校一品”体育活动、“一班一品”文化活动等,学校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这些活动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特色成果呈现:

    特色成果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体现。学校通过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科技作品、体育成绩等成果,向社会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特色。这些成果不仅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教育教学创新:

    特色学校注重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通过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如翻转课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学校也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特色学校通常注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邀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组织师生赴海外交流等方式,学校可以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特色文化统领、特色项目传承、特色课程保障、特色活动实施、特色成果呈现以及教育教学创新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等。这些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9
  再普通的学校,都是一个生命体,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谋求发展,都要在发展中呈现其生命力量。那么学校的生命力量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呈现在特色上,即寻找到学校明显区别于别的生命体的个性和特征,将学校打造成为特色学校。那么,何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并不是学校在某一领域具有领先性,或者在某一学科方面有优势,而是指学校的某一特质渗透入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和这所学校的本质特征。我校在建设特色学校方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一、发现学校个性,构建促进学习
  的学校文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衡量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不能只看他们的学业成绩,从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我们更应关注他们学习的起点、学习的过程。
  形成“关注学习的起点和过程”的意识和观念并不难,关键是教师是否具备了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和过程的行为和能力,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此,学校提出了“伴学生成长,享教育快乐”的办学理念,作为统领学校走学习化道路的指导纲领。“伴学生成长”是指学习应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民主、主动、引导性的师生交往过程。“享教育快乐”是指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其生命价值。
  二、体现学校个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是靠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而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针对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校提出了“差异―适应性”教学思想,即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找适应学生差异的最优教学方式。
  一是普及学生差异鉴别方面的知识,建立和使用特殊学生“个性卡”。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社会经济差异、发展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人格差异等,每个班重点跟踪4名典型差异的学生,建立这些学生的个性卡,并为这些学生建立导师制。
  二是实施课堂差异―适应性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首先,强化学情分析,做好单元和单课设计。教师对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重点、难点做出正确判断,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差异的基础上,做好单元和单课设计。其次,创设以“预测性研讨”和“反思性研讨”为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形式上,定教研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在内容上,以集体备课及学科专题研讨为基本内容。学校要求教师增强终身学习、自我反思和问题研究三种意识,创设课例、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三种载体,开辟教研活动的新路子。再次,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等有效教学行为。最后,鼓励教师对学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学业方面的鼓励性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三、巩固学校个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是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学校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质量手册中对全面质量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我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个思想体系,又是一系列实践活动;既是一种思想态度,又是一套推进持续改进的方法。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力争做到几点。一是是贴近学生。质量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期望和要求,质量是让学生喜悦,并努力让教师满意。二是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拒绝低劣倡导优秀,高质量的教育靠持续的变革和改进达成。三是一步一个脚印。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强调大规模的改进,而是强调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地改进,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解决。
  二是合理架构组织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能。良好的结构决定功能。没有一个高效能的组织架构,就不会有高效能的管理,也就不会达成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所谓组织设计是指根据学校的目标或任务,以及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学校的组织结构进行规划、构建、创新或再构造,以便确保学校的有效运转及其目标的实现。在具体的组织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了几个问题。(1)方向:学校有没有确定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在教师中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如何?(2)分权:学校各级管理者是否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负全责。(3)责任: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有否界定清楚?(4)控制:有否根据目标和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监测。(5)效益:学校资源是否得到最佳利用?教学效益是否高?(6)协调:各部门之间是否构成相互支撑的关系?(7)适应性:学校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强?(8)社会系统和个人期望:学校是否能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教职员工对工作条件是否表示满意?
  三是科学制定学校 规章制度 ,强化质量管理标准。为确保学校质量,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将与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使其更为科学和有效。首先,评价性制度。主要包括教学人员的工作结果评价、工作行为过程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其次,规范性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职责、日常行为规范、教学常规、责任事故的界定等。再次,程序性制度。主要包括不合格教育教学服务控制程序、学生德育与管理控制程序、违纪学生的惩戒程序、教学与教科研工作监测控制程序、保障与服务控制程序、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等。最后,奖惩性制度。主要包括:岗位津贴、绩效奖励方案、聘用合同制方案、责任事故处理办法、干部聘任条例、职称评聘办法、福利待遇标准等。
   四、彰显学校个性,充分展示师生发展成果
  特色学校不仅要形成风格,而且要勇于展示所取得的结果。我们认为个性展示本身就是个性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是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展示学生个体的个性才能。只有当一所学校在发展学生个性上颇有建树,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强势智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且这些强势智能已经转化成为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才能称其为特色鲜明。
  二是创造学习机会,培养有个性的学生群体。首先,确定“心智卓越的强者”培养目标。一个追求卓越的学生是能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教育最终要化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克服自身种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失败和绝望,学校要让学生体会生命之艰难与沉重,进而勇敢地承担起这些重负。其次是确立“科技教育”的发展特色。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科技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计划、安排和协调工作。确定了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基调为:“面向全体学生,高起点创建,高水平教学,多学科融合。”
  三是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要想学生有个性、有特色,教师必须有特色、有风格。学校为教师搭起了多个“舞台”:理论“舞台”――组织创新理论学习,开展创新教育论文评比活动、教育叙事活动,展示教师的理论水平;学习“舞台”――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我校教师的身影,外出学习不盲从、不迷信,与专家对话、对专家质疑,使得专家另眼相看;教学“舞台”――组织校内展示课、特色课堂研讨课、模式考核课活动,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竞争“舞台”――学校在实施“月考评、月兑现”、年终绩效奖励等常规管理的同时,还出台了对先进教师的晋级奖励制度。这些舞台既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空间,也为学校实施“名师工程”找到了“抓手”。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编辑 王胜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