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是什么意识

如题所述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

出处: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原文节选: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译文: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运用隐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对大雁的死亡故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在悲剧的氛围中,作者塑造了忠于爱与生死的大雁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一部爱情悲剧。整个词的情节并不复杂,但风格多变。

围绕前两个问题,层层深入的叙述,对大雁的生前的喜悦,以及死后的悲伤,都有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有展望,前后的借鉴,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鱼儿·雁丘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横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8
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燕丘处。
相传此词是元好问赶考途中偶遇一猎人,猎杀了一只大雁,另一只虽逃出罗网,悲鸣不肯去,后来撞地而死。元好问感于此,遂买下这两只死雁,把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并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为此写了这首《迈陂塘·雁丘词》。

这几句是词的下阕,大致的意思是,如今汾水边只余一条路,追忆当年盛极,箫鼓喧天,而今也只剩下寂寞,荒烟寥寥,平野漠漠。平楚即平野,此句化用了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一句。
招魂楚些何嗟及,楚辞有《招魂》,是屈原所作为怀王招魂之曲,曲中多用楚语,些 即为 楚语中的语气助词 多用于 句末,无实意,表现一种嗟叹 哀伤的意味。 此句即是 词人遥忆《招魂》,联系眼前之景,情景相交,不免嗟叹,感慨万分。

后一句山鬼也取自于楚辞中的九歌。 李贺李长吉也多用这一意象。 山鬼所代表的就是一种 渴望爱情而不可全的悲伤。 正符合这一词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走在汾水河边,追忆当年盛极情景,箫鼓喧天,而如今感慨万千,只剩下荒烟寥寥,平野漠漠,寂寞无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3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是金代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的一句,意思如下: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到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通篇用比,层层推进,由景而情,由情而人,把诗人的感情融入到了每个字中,抒发了作者未安天下,欲挽狂澜的壮志雄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