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资料

如题所述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红楼梦》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自乾隆年间始,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并衍生出“红学”。   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乾隆时代。原著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为无名氏续写。   *《红楼梦》还叫《宝玉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7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第2个回答  2011-09-07
嗖嗖嗖
第3个回答  2011-09-07
曹雪芹令人叹赏的艺术功力不止在于他塑造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还在于他把这群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共生态的人物群体。在《红楼梦》之前中国文学史上已出现过许多成功的文学形象,但这些人物多是单线的,往往一个人物的主要行为告一段落才出现下一个人物。《红楼梦》则用日常生活细节这张网把众多人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谁该做什么都预留地步,既不因小失大,让细节遮蔽了人物,又不一枝独秀,使人物脱离环境与背景。以往的人物多从历史中攫取原型,塑造人物时不免加上创作者人为的取舍与加工,带有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斧凿痕迹。《红楼梦》则面向现实生活,现实约束了曹雪芹,也成就了曹雪芹,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到目前为止还是绝后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封建社会失去希望的第一位作家,但他却超不脱历史的局限。他是以一块怀才不遇、无力补天的顽石的身份,无可奈何地叹息这座封建大厦朽败倾颓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找不到更先进的思想武器,最终还是把这一切归结于宿命,归结于“色”“空”。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曹雪芹即处在这样的苦痛之中。《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须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的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学的美常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