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儿子的教导是什么?

如题所述

海婴1929年9月出生时,鲁迅已年近50,对他的爱自然可以想见。周海婴的小名是“小红象”,鲁迅夜晚看护他时,常哼这样的催眠曲:“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有朋友人曾笑话鲁迅太爱孩子,鲁迅不以为然,于1931年冬做了一首诗《答客诮》回应: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於菟”即指老虎)。

1932年10月,鲁迅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可悲的是,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被误读了十万八千里。以我个人的理解,“千夫”并非单指“反动当局”和“反动文人”,也包括了机械片面的“革命文学家”,和一切新旧的“沉渣”;“孺子”其实并非“人民大众”,而是鲁迅的爱子周海婴。“孺子牛”是借用《左传·哀公六年》中的一个典故:齐景公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玩。不想孩子跌倒,扯掉了齐景公的牙齿。一个大臣就提醒他:您难道忘了自己是一国之君,而甘心给小儿子做牛做马,以至于弄掉自己的牙齿吗?!(原文: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由此可见,鲁迅对周海婴爱之深。更让人起敬的是,鲁迅对于儿子的教育,实践了他早年的理念:理解、指导、解放。他特别强调要: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为此,对于周海婴喜欢玩木工玩具等小玩意儿,鲁迅向来是鼓励嘉许。

更为可贵的,是鲁迅没有像今天可怜的我辈,逼迫孩子从小就练钢琴、学奥数、背唐诗之类,而是尽量让小海婴自由地成长。周海婴后来回忆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

1936年10月,周海婴不到七岁,鲁迅就与世长辞。对于儿子将来做什么,鲁迅在遗嘱中明确表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现在距离鲁迅先生逝世已近65年,变化当然是天翻地覆,进步当然是前所未有。然而,也仅仅是“改头换面”而已,鲁迅当年所诅咒的“旧习惯旧思想旧成法”,至今还阴魂不散(至少在我是这样);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横行、“成功学”漫天飞的当下,还有多少“虎父”、“虎妈”,不顾孩子的天性,强迫甚至逼迫孩子在上学之余弹钢琴、学奥数、靠证件,以成名成家、光宗耀祖!

这样的结果,不仅无助于实现“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美梦的实现,反而适得其反,扼杀了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扭曲了他们的心理性格、遏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和津津乐道的恶搞文化,无疑是对顽固的教育理念和僵死的应试教育的必然报复。

从上面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儿子的教育,是简简单单,踏实做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1936年10月,周海婴不到七岁,鲁迅就与世长辞。对于儿子将来做什么,鲁迅在遗嘱中明确表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尤其从这个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孩子教育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6
生于士大夫之家、自幼受私塾教育、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刻体察的鲁迅,早在1918年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在1919年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对“父为子纲”、“父道尊严”等“祖宗成法”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父母生儿育女,是性交的自然产物,不应视作对子女的恩典;父母教育子女,不是要让他们固守“父之道”,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出于人性之爱、为了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进步,“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具体到如何教育子女,鲁迅开出的方子是——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

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以上三条原为一整段,本人分一为三——笔者注。)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具体到如何教育子女,鲁迅开出的方子是——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

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9-07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

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第4个回答  2011-09-10
很令人受启发的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