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基督学》灵修笔记:第二章卑微地看待自己

如题所述

1. 我的笔记:这段内容易让人误入反智主义的误区,但需明白肯培本身并非学识浅薄之人。他开篇即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All men naturally desire knowledge”(人们天生渴望知识),随后又提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在中世纪,能读懂肯培文字的并非普通大众,而是知识分子。此段并未贬低知识的价值,而是强调求知不应脱离对神的敬畏。一个谦卑地服侍上帝的农夫,胜过一个忽视灵魂的骄傲知识分子。若一个人虽知晓世间一切知识,却不去行善,将来如何面对审判行为的上帝呢?
2. 我的笔记:对知识的追求不可过度,知识只能滋养头脑,同时可能助长虚荣。我们应注重灵魂的滋养,而灵魂的养分源于美德的生活和纯洁的良心。遗憾的是,当今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重视教育,在孩子知识教育上不遗余力;但对灵魂的教育却一无所知。正如卢梭所言:“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这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许多人忽视良知,对美德和纯洁毫不关心,导致灵魂干枯、麻木,心灵无法得到满足。看似这样的教育属于精神层面,实则偏向肉体。
3. 我的笔记:每个人天生都有上帝赋予的才能(talent),然而,得到的越多,被要求的也越多。将上帝的恩赐变成高举自己的工具,实在可悲。在如今“成名要趁早”的网红时代,人们不顾一切地吸引目光,过早地将自己的美貌、歌喉、才华变现。然而,面对自己的才能,应有的态度是——敬畏(fear)。这不仅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因为这一切才能都是我们从上帝那里领受的,有什么可自夸的呢?你有与这份才能相称的圣洁吗?你领受得多,却用来吹嘘自己,反而浪费了这份恩赐。
4. 我的笔记: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源于对“自我认识”的偏差,人们无法看清自己,因此寻求心理医生的辅导。肯培指出:最好的辅导就是真正地认识自己,以及鄙视自己。英文翻译中的“看自己为卑微”比汉语含义更为强烈。这不仅仅是将自己视为罪人,更需要去掉与他人比较时的骄傲心态,即使看到他人的明显罪恶,也不能产生优越感。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这种状况中能保持多久,因为我们的本性实在软弱!我认识的有些基督徒因着自己在表面行为上胜过他人,又因熟悉律法,便以此为标准论断他人,却不知自己若处于对方境地,可能只会做得更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