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如题所述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山西的历史文化: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2、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

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3、节令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名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0

因为山西见证了中国5000多年的发展,山西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省份。

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这是流传了很久了话语,说中国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并不是说山西就是中国的发源地,而是山西见证了中国5000多年的发展,

在众多的史料中,提到山西都会有一句话,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西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省份,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证明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

人类从古自今建立家园,首先需要寻找的就是水源,山西有着浓重的黄河文化,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无数的历史古建筑在山西聚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如今山西古今兼备的特点,

全国宋、金以前的建筑,保存完好的有70%以上在山西,管是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处。山西被中国历任君主所重视,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重地,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关,就连中国唯一的宋代长城也在山西。

明清时期是山西最为活跃的时代,晋商在明清500年间将中国的古代金融真正的做到了中外闻名,而作为晋商聚集的山西省太谷县,有一条街道在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足见当年晋商的灿烂辉煌。

扩展资料: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中心区域之一。

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

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

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参考资料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文化旅游看什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晋东南,她的历史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不断,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不枯,艺术精华播撒几千年而不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的艺术精华,是先祖赐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们把《文明初始晋东南》(作者刘毓庆)用文字的形式定格在这里,想赋予那饱经沧桑的历史以凝重和感染力,使今人有所启迪。

  “五千年历史”从炎帝开始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是山西人的自豪,也是山西近年来文化宣传最为响亮的口号。但是为什么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却很少有人作过认真思考。更多的人理解为“五千年”是从尧舜算起的。但是,如果依据古史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年表,夏禹的时代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上加尧舜两代,距今也不过4100—4200年左右,何来“五千年”之数?

  我认为“五千年”,是从炎、黄开始算起的。据《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治百有五年”,颛顼“治七十四年”,帝喾“治七十九年”,尧“治九十八年”。关于这些数字,《今本竹书纪年》、《稽古录》、《皇王大纪》、《资治通鉴外纪》等各书所言有些出入,但无大碍。据此年代推算,炎帝距今,正好五千余年。

  农业是文明之母,没有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就不会有文明的发生。在历史传说中,炎帝是农业的发明者。但据考古发掘,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有了成熟的农业生产,并非在炎帝时代才有农业的。根据传说,细作综合分析,炎帝当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的人。他的贡献主要有:改进生产工具,作耒耜,进行农业技术革命;立历日,正节气,使民知寒暑之变;口尝百草,发明医学技术;发明集市,使民知贸易;削桐为琴,发明音乐;作明堂,兴祭祀,建立制度;发明《连山易》。

  这七项贡献,无论哪一项,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有巨大意义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此认作是文明的“曙光初起”。众所周知,没有文字之前,历史是靠口传的。“十口相传”为“古”,这就是古人对于“古史”的理解。口传“历史”,是神圣的,严肃的,有专人掌管,不得任意修改。因而传说中的夏商世袭,与我们现在地下的出土发现,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出入。尽管其中也有失实之处,但在没有地下发掘证实之前,我们还只能依据传说资料来阐述历史。因而关于炎帝的传说,应该是有根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请阅读《文化苦旅·抱愧山西》余秋雨
第4个回答  2020-06-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