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呢?

如题所述

魏延被杀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34年魏延逃到汉中北门外,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魏延大叫:“谁敢杀我?”结果人头落地,马岱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魏延三族被诛灭。

一,平步青云,四面树敌

魏延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他是三国时期一个小草根,遇到伯乐刘备提点,又因屡立战功被刘备当成军中之宝,蜀国的财富。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战功赫赫被刘备升为牙门将军。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把治所迁往成都,急需一位重要将领来镇守汉川。此时刘备心中已有人选,但大家的心愿是选张飞。刘备毅然任命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刘备心知大家不服,在一次宴会上就魏延的任职问题让魏延发表讲话,魏延情绪激昂大声说:“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魏延的这番大话刘备非常满意,但是下面的官员只好表面附和刘备,心里对魏延不满,感觉他锋芒太露,口吐狂言。

魏延不负刘备厚望镇守汉中10年,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之后魏延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既善于养兵,又善用兵,成为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屡次被委以重任。

二,猛将遇到小人

杨仪是个搞部署管粮草的文官,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办事挺利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但他是个诡计多端的小人。诸葛亮评价他性情急躁狭隘,孙权评价他:“牧竖小人也”。

魏延的性格自大高傲,史书上描述魏延与人吵架的地方也不少,他一言不合,就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逼死人的节奏。当时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惟有杨仪对他不服,魏延对杨仪也十分仇恨,几次都想拿刀砍花他的老脸,两人关系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魏延在和诸葛亮合作时,诸葛亮不采纳他的观点,他就会当众大发牢骚,不考虑大局。诸葛亮把他驾驭的很好,充分利用他的才能给屡次他升职加薪,并不希望魏杨关系闹僵。魏延提出个“偏师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奇招,诸葛亮因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引来他的牢骚不满。

三,诸葛亮死后内斗更加激烈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积劳成疾躺在五丈原的病榻上,在病榻上召开一个没有魏延参加的临终会议,他说,他死之后,停止北伐,军队全部撤回蜀国,撤退时让魏廷断后,姜维次之。并且说: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只管行动。

诸葛亮安排好就病逝了。秘不发丧,杨仪却不怀好意令费祎传达了丞相的命令并试探魏延意图。魏延直言道,丞相死就死呗,还有我呢,不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 让我受杨仪摆布,去断后,做梦去吧。他还同费祎说出下一步行动北伐,要求费祎在文告上联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结果费祎骗他说:我得把这个建议反应给杨长史,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他肯定会同意的。费祎飞马而去,魏延立刻反应过来,知道是杨仪的圈套,想到杨仪一定会向刘禅告发自己谋反,但追他又来不及。

大军随杨仪退兵,魏延气愤不已,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及二人谁是谁非,结果众人都担保杨毅忠心,说魏延反叛。

魏延为了自保早点辩解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王平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结果被杀。可惜一代猛将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却冤死在内部小人的暗算之下。

魏延忠于蜀汉,他始终支持北伐反曹,只要是打曹操他就兴奋想当急先锋。对于他的是否谋反《三国志》上面已明确给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说明魏延的死只是不满杨仪不继续北伐,他与魏国作战心切,想除掉杨仪,代替诸葛亮北伐。

他的死完全是被杨仪诬陷,杨仪违背诸葛亮的遗言,钻空子公报私仇,试探诬告魏延谋反,当马岱把魏延的头颅交给杨仪时,他用脚践踏,口出恶言,可见平时他对魏延的恨有多深,人品也够垃圾。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诽谤犯罪,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杨仪令马岱追击,马岱成功追上魏延并且斩杀了魏延。魏延的死是一个悲剧,他的死跟杨仪有很大的关系。魏延居功自傲,在诸葛亮死后没有和文臣同心御敌,反而趁机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在政治斗争中又多次出黑手,要至杨仪于死敌。终于因不得军心而落得孤身逃亡的下场,最终被自己人马岱斩落马下。可谓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呀!详情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宽带129宽带159号卡宽带智慧家庭全屋WiF
第2个回答  2020-10-16
《三国志》载:“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诸葛亮死后,遗命杨仪、费祎、姜维等带队退兵,魏延退后。但魏延不听,他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等人,岂能受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从这句话看,杨仪一是不同意退兵,二是不服杨仪。为防杨仪带队撤军,魏延竟然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并上表告杨仪谋反,同时杨仪也上表告魏延谋反。朝中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都保证杨仪不反而怀疑魏延。矛盾激化后,魏延的部队哗变,无兵可代,于是杨仪派马岱杀了魏延,并夷其三族。
第3个回答  2020-10-16
魏延死的直接原因是本人和杨仪的长期不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魏延高傲的性格,使其得罪了很多蜀汉文成武将,在魏延,杨仪争斗的消息传到后主刘婵那边时,大部分人都站在了杨仪这边,而且,魏延的部下也是纷纷背叛他,促使魏延被马岱斩杀。
第4个回答  2020-10-16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是被马岱杀死的。诸葛亮死后,蜀汉大军群龙无首,引发了魏延和杨仪的争斗,最终杨仪占据上风,派马岱诛杀了魏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