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如果自己的志向不够坚定,总就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出自朱熹《朱子语类》

原文: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白话:自己求学首先需要的是树立志向。志向已经梳理,那么学问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依次努力。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够坚定,最终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扩展资料

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对王阳明的心学的产生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阳明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理论,他在书院一连坐了七天观察竹子,想体验会到竹子的道理,日不食,夜不寐,专注于观察竹子,思考问题,最后终于撑不下去生病了,但也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

“王阳明格竹子”让他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产生了怀疑,也对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他们对格物致知理解不同在于:朱熹倾向于对外在事物的理性探索,而王阳明则是指向内在的主观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7

意思:如果自己的志向不够坚定,总就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出自朱熹《朱子语类》

原文: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白话译文:自己求学首先需要的是树立志向。志向已经梳理,那么学问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依次努力。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够坚定,最终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扩展资料: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5

如果自己的志向不够坚定,总就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

原文: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白话:自己求学首先需要的是树立志向。志向已经梳理,那么学问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依次努力。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够坚定,最终没有办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扩展资料

例如: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 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释义: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主席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引用,语出朱熹《朱子语类》,意思是读书成才,必须先立下志向。只有志向立下了,才能够使得学问逐渐巩固加深。如果立志不坚定,最终难以取得成功。

解析:引用此典旨在强调,当代青少年要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