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放鞭炮

熬年守岁,其实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一整夜来迎接新的一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年的怪兽会在每年的天黑以后出来吃人,鸡鸣破晓后便返回山林中,百姓们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为了平安度过这一年,百姓们每到这一天晚上,都会提前做好晚饭,关好门窗,躲在屋里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还要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后来大家又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聪明小伙儿,常年被混乱的节令所困扰,就有了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时,无意间受到树影的移动启发设计出了可以测定一天时间的晷仪,后来,又在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又发现四季轮回的规律。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万年决定为国分忧,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但是的国君祖乙,为他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一次,祖乙在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后来,国君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压岁钱”的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的夜里都出来害小孩。他只要用那双惨白的手在熟睡的小孩额头摸三下,小孩子就会发高烧,讲呓语;等到几天后高烧退去,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就变得神志不清,呆头呆脑了!

人们害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在这一天通宵灯火团坐不睡,“守祟”保护孩子。后来有一户姓管的人家老来得子,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孩子,他们在这一晚就逼着孩子玩耍,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小孩拆了又包,一直到睡下。但这夫妻俩可不敢睡,守在孩子身边。半夜狂风骤起,“祟”又来张狂而来,当它得意地准备用手去摸孩子的额头时,枕边突然裂出一道亮光,“祟”吓得魂飞魄散,仓惶而逃。后来这对夫妇把“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大伙儿,家家户户也就年年按照这样的方法防“祟”,小孩子们再没被伤害过。

据说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保佑孩子平安。红包“压祟”的习俗也延传至今,因“岁”与“祟”谐音,“压祟”发展到现在也就自然叫做“压岁”了。

春节传说之四: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个鬼界,当中有座棵覆盖三千里桃树的山,树上有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的鬼就必赶回。负责看守鬼界大门的两个神人叫神荼、郁垒,如果鬼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就会立即将它捉去喂虎,所有的鬼都怕他们。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传说之五: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春节传说之六:祭灶王的传说

灶王又被叫做“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火神”等,是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之神。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南北朝以后,对灶神的信仰已成为民间的习俗。隋唐以来,灶神信仰日益普遍,一直延续到近代。

春节传说之七: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关于春节的传说故事是什么吗?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0
春节又称过年。
相传,年是一种怪兽,每到年底就会出来为祸人间,这时候人们就会放鞭炮来吓唬年,期盼平安。这就是关于春节传说的大致内容
第3个回答  2020-12-20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是不是,是也不是。所以别去当真,听听而已,一笑了之。
第4个回答  2020-12-20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为纪念他,就把初一定为“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