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林文忠公,陶文毅公”这是后人取的吗?是谥号吗?

如题所述

清代得谥文正的有八人:汤斌,刘统勋,朱(王圭),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得谥文忠的人中比较有名的是,林则徐,中兴三名臣的胡林翼等等。

中兴三名臣:曾,左,胡分别谥为:文正、文襄与文忠。

“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清代皇帝的谥法为二十二字,皇后谥号是以孝字打头,初谥为12字历代累加到16字止,只有孝钦后初谥为二十二字与帝王同。

嫔妃谥法,皇贵妃可有两字谥,贵妃也可有谥,如光绪的珍妃,就被谥为恪顺贵妃,贵妃以下无谥,清代只有十七位嫔妃得到了谥号。

王公谥法则是以单字为谥,也有特例就是允祥,不只得到了贤的美谥,还得到多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30
是死后封的谥号,是同时代的人上的。上面几位都是美谥。追问

这和皇帝的谥号是一回事吗?你还知道有其他很有名的人的谥号吗?

追答

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功绩等的概括。一般大臣受封谥号都是有功有德之臣,是美谥。
皇帝的谥号可能也有贬义色彩,例如隋炀帝的“炀”就是个贬义词。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