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到底表答了诗人对什么的无比渴望之情?

如题所述

示儿表答了作者对收复中原的无比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都致力于抗金的斗争,一直希望能够收复中原。虽频频遇挫,依然未改变初衷。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多么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了诗人一生的心事,诗人自始至终都抱着当时汉民族必定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标题“示儿”,相当于遗嘱。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推心置腹地嘱托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用不着牵挂了,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戚孤寂的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更重要的一面。

“元知万事空”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生死观,也为下句的“但悲”起到了强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描写了诗人悲怆的心境。此句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解的极为悲伤的心境,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深深地遗憾。

“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的悲怆并非指个人的生死,而是没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表达了自己心有不甘的爱国情感,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与遗憾之情。

第三句,诗人以迫切盼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表明诗人虽然悲恸,但并没有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够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句,诗的基调便由悲痛转为激昂。

最后一句,情绪一转,表达了自己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无可奈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后代子孙,便深情地叮嘱儿子,在祭奠祖先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自己,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诗人的爱国、报国之情。

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11年前,曾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热烈地盼望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依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军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虽然诗人自己看不到了,但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便深情地嘱托儿子,当国家收复中原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以求了结一桩重大心事。

这首诗歌颂了诗人的爱国精神光照千秋,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情绪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不仅有对抗金大业没有完成的无限遗憾,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7
示儿表达了诗人对统一祖国的无比期望。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全诗情绪沉郁、悲壮,却又洋溢着乐观精神。诗人临终之前心中不能了却的,不是个人的生死,不是死后的家事,不是与亲人诀别的痛苦,而是祖国领土的统一完整大业。全诗分两部分,开头两句表现诗人生前“不见九州同”的悲愤,后两句表白诗人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
第2个回答  2022-11-01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