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而篡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伊尹的忠,就是像伊尹这样的可以,如果没有伊尹的胸怀那就会篡位。

出自《孟子·尽心》这是个典故,伊尹是辅佐商汤灭夏建商,商汤死后,又辅佐他的儿子,孙子,可是到了孙子太甲那儿,由于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接受诸侯的朝拜。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告老还乡。

扩展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5

主要说伊尹的忠诚,就是像伊尹这样的忠臣就可以废除皇帝,如果没有伊尹的胸怀境界那就会变成篡位谋反。

背景是董卓想要废少帝立献帝,卢植就对董卓说,你要是想要做伊尹那样的,那么废立都由你;可是你要是无意做伊尹,你的行为就是在谋逆。

这是个典故,伊尹是辅佐商汤灭夏建商,商汤死后,又辅佐他的儿子,孙子,可是到了孙子太甲那儿,由于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接受诸侯的朝拜。

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告老还乡。

扩展资料:

《史记》记载,太甲昏庸残暴,德行很差,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令其自我反省。伊尹代行国政三年后因为太甲反省自己,于是伊尹亲自将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太甲。

有关于这件事,原本大家都深信不疑,但在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安釐王墓葬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后被命名为《竹书纪年》)。

上面却记载说伊尹不是什么贤相,而是个十足的权臣,太甲后来是将其杀掉才重新登上王位的。这样一来,便令人疑惑,究竟哪个记载才是对的。

司马迁治史之严谨,他不太可能仅凭民间传说去写“伊尹还政太甲”的故事,必定是参照了当时还能看到后来却佚失的一些史书,但《竹书纪年》在战国时期的魏王墓中被发现,成书更早,它的记载似乎更加可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伊尹放太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30
出自《孟子·尽心》
这是个典故,伊尹是辅佐商汤灭夏建商,商汤死后,又辅佐他的儿子,孙子,可是到了孙子太甲那儿,由于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接受诸侯的朝拜。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告老还乡。

主要说伊尹的忠,就是像伊尹这样的可以,如果没有伊尹的胸怀那就会篡位,这应该是某皇帝托孤时某人的劝戒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