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红楼梦59~60回及69~70回读后感,600字左右。

及读后感写法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柳叶渚,是大观园的一个风景区,多柳。嗔莺,批评莺儿,莺儿是宝钗的丫头。叱燕,训斥春燕,春燕是宝玉的丫头。第五十六回写到大观园的树木花草是承包给了私人的。这回中,莺儿采了一些柳叶编花篮,损害了承包人的利益。因此,承包人——春燕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心疼,就批评了女儿春燕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这场吵闹包含着一种矛盾:大观园改革中的矛盾即经济利益和娱乐性质的矛盾。作为一个大贵族之家,大观园中的树木花草主要是供人玩赏的。如今却要它成为产品变出钱来。这两者之间便有了差别,有了矛盾。
绛云轩,即怡红园。召将飞符,军事术语。符,是兵符,是古代统率军队的一种命令符号。召将飞符,就是发出命令,召来将军。这是譬喻用法。是指怡红园中的丫环总管麝月,,为了处理春燕的娘在怡红园闹事,叫小丫头去传平儿或林之孝家的来。若照晴雯、麝月的意思,是要把春燕的娘撵出去的。幸而平儿采取了宽大政策,得饶人处且饶人,从宽处理了此事。
这一回中一派杀气,为后来大观园改革的失败伏笔。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贾宝玉,这个分分秒秒忙在女人身上的女儿国领袖,整日穿梭于女人之间,对女人的一切琐事都有兴趣。其实,贾宝玉也就是曹雪芹,只有在女人堆里混得烂熟的作者,对女人的心态了解得非常透彻的艺术家,才会在作品中把女人之间的这些琐事,这些关系,这些心理状态,写得这样的有声有色。
史湘云脸生桃花癣,即痤疮,需要用蔷薇硝这种药来治疗,便从黛玉那边要了这药来。黛玉的丫环蕊官又将这蔷薇硝悄悄送了一瓶给她的好友芳官。碰巧贾环到怡红园玩,见了这蔷薇硝便问宝玉要一点。芳官不肯给贾环,便用茉莉粉假冒蔷薇硝给了贾环。贾环拿了回家把这给了他的女友彩云。彩云一看不是蔷薇硝而是茉莉粉。贾环的母亲赵姨娘勃然大怒,到怡红园打骂芳官,大闹一通。后来来了探春,将此事平了。
大观园食堂的主管柳氏,有个16岁的女儿,叫柳五儿,没有工作,想到怡红园来当丫头。母女俩巴结着芳官,为的是叫芳官替五儿说话。宝玉默认了此事,尚未成。五儿得了一种热病,想要玫瑰露来治。芳官便给了五儿一瓶。柳氏见这玫瑰露药好,便倒了一小杯给她的内侄治热病。她嫂子又将自己家中的茯苓霜拿了一瓶给柳氏。这茯苓霜也是很珍贵的,是柳氏的哥哥从广东的一位官儿处得来的。不料这一来,却引出了一桩冤案来。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我很不忍读这二回。世界是强者的世界,是权势、毒者和奸诈之徒的世界。弱者在这个文明世界中是没有地位于的。
这二回写尤二姐之死,其悲,其惨,其弱,不忍读。写凤姐之奸,之诈,之毒,之坏,令人愤慨,不想读。
借刀杀人,诱骗杀人,诈术杀人,是一切政治家、阴谋家、军事家都懂得,都惯用的手段。《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对此是拿手好戏,是以诈毒而著称的;但比起王熙凤杀尤二姐之阴险狠毒,之狡诈奸猾,曹操似还逊色一筹。
战争是残酷的;情场上的战争尤为残酷。
智慧和诈术是两个重叠的影子。女人的智慧多表现在爱的争夺战上。卜迦丘的《十日谈》,女人们为了夺得爱情的享受,不惜损人利己,算尽机关,各式各样的智慧和狡诈手段和想不到的聪明战术都用出来了。读起来很过瘾。《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为了消灭情场敌人,使出了最狡猾,最毒辣,最有欺骗性,最无耻,最富有阴谋家气派的杀人手段,读起来很使人胆战,很使人害怕,很使人愤慨;但却很值得一切政治家来欣赏,来研究,来借鉴。
男人中,不乏卑劣胆怯之徒。这种卑劣胆怯常表现在情场之中。这种人从来不知道爱情为何物,只把女人当玩物,当牺牲品。唐明皇对杨贵妃,并不像白居易的《长恨歌》所唱的有那么高雅的爱情,而是因为杨贵妃有“天生丽质”,有像猪油一样白腻的身子,可供他玩。所以这个可怜尤物最终被他这个皇帝活活绞杀。贾琏对尤二姐也是这样。他对她何曾有什么爱情可言?一件高级的玩具而已。尤二姐之死,王熙凤固然是罪魁,然而祸首却是贾琏。在紧要的关头,身为皇帝的唐明皇,要保护的是他自己,而决不会保护他的色情尤物玩具的;何况于像贾琏这样的纨裤可怜虫。“当初姐妹分明道,莫把真身过于他”;女人啊,不要相信男人的爱情誓言。男人中,像梁山伯这样的忠于爱情的痴情,固然也有不少;但是,更多的是唐明皇、贾琏之流,到关键的时刻,他所保护的是他自己,而不会是你。
这回中的王熙凤是一种瘟疫,是一头狐狸和狮子杂交出来的雌狼。奇怪的是,在我们的红学家中,竟然有人在这只雌狼的腿裙底下大唱赞美歌。
换一个角度来看尤二姐之死:是尤自身的性格弱点所造成。
爱情既然是女人的生命,则爱情的选择,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选择,是对自己的生死存亡之道的选择。选择对了,一生就会永开灿烂之花;否则,或者是一条通向地狱之路;或者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布满了刀山火海的、漫长无尽头的崎岖之道。
女人在这方面的弱点往往是轻信。男人有三句好话,甚至只要有一句骗人的温柔之语,女人就是会举手投降;或者,对于男人,只看到他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很投合自己的优点,便将自己的爱全部奉献出去。苔丝德蒙娜只看到奥赛罗作为一个将军的英勇无畏,就倾心于他,而不了解这个将军在对待爱情方面的强烈的嫉妒心和他的对人对事的轻信和薄弱的思考能力这一严重缺点;这一缺点造成他轻信和重用坏人,凭情感的冲动而错杀自己最心爱的人。尤二姐也是如此。看到贾琏一时的温存就委身于他。而不想一想,贾琏是否真的能够保护好自己,不了解贾琏有一位母老虎的妻子,不知道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弱者,不了解她自身所处的环境。人生的杀身之祸往往来自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的处境,也不认识与之交际的对象。苔丝德蒙娜是这样,尤二姐,还有尤三姐,也是这样。
然而,这样说,也只是从旁观人的视角来发的议论。这种对于爱情的正确的选择,在一般的情况下,似乎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情感,尤其是爱情,往往是愚昧的!她的眼光既短浅,又狭窄,只集中在眼前的某一个情感点上,并为其所蒙蔽;情感,尤其是爱情,又往往是顽固的,偏见的,她看不见事情的全体,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她认定怎样就是怎样。世间的真正的美丽的爱情,或者是一种空想;或者往往都是悲剧性的下场。我们可以为尤二姐和尤三姐洒一把悲悯的泪水,却无须指责她们的不是。(评:“爱情是愚昧的”??!未之闻也)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要点:从柳絮词看红楼裙钗们的命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红楼梦》的主旨。专制社会中被压在第10层的女人,(鲁迅语),在末世来临之时,命途多舛,其爱情婚姻多是一场悲剧。这一回中的林黛玉的《桃花诗》,对着自己的悲剧性命运,一片无可奈何的伤感,是《葬花词》的延伸和补充;几个女人的“柳絮词”,可以看作是:用女人特有的第六感觉,在对自己渺茫的、悲剧性的命运前途,作无可奈何的呐喊与挣扎。
贾宝玉读了林黛玉的“桃花诗”,痴痴呆呆,竟要流下泪来。我们若用尊重女人,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的视角来读她们的这几首词,也是会发痴流泪的。
书中的柳絮,和桃花一样,都是女人命运的象征。柳絮,意味着春光将去,意味着人生的命运飘浮无定,意味着美好东西的即将灭亡。这几首“柳絮词”,都是填词人的命运,可以看作是爱情悲剧的绝唱。你听:
史湘云在《如梦令》中,面对着芳香的残吐着的柳絮,无可奈何地叹息:“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请你停留下来吧!美丽的春光景色,不要离开我呀!——读得心里痛,使人联想到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当浮士德用了一生的精力刚刚追求得美时,他面对眼前的美景大呼:“美啊,请你停留一下吧!”旋即倒地而死。
贾探春算得是个女中强人,她曾立志改革,企图挽救即将毁灭的贾府;但却枉费尽心机,以彻底失败告终。眼看柳絮纷飞,春光将逝,她这个女强人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叹息“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人力是无法挽救大厦倾倒的趋势的,听凭命运的摆布吧!——多么沉痛的叹息啊!
李纨是以正统的妇道来忍受和抗拒命运的人,也不算是一个弱者。面对着春光别去,她说:“莺愁蝶倦晚芳时,总是明春再见隔年期。”等待吧,春去了是夏,夏去了是秋,秋去了是冬,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李纨的自身虽然是一种毁灭,但她还有儿子贾兰啊,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吧!这听起来好像是一派乐观,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期盼。
林黛玉的声音当然只是哭:美丽的春景就要消逝了,一切都是空:我的美貌,我的才能,我的诗,我的爱!去吧!去吧!寄人篱下,谁来护你!——这就是林黛玉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叹息与哭泣!
贾宝琴在红楼众裙钗中算是较幸运的,有人说她是“独占花中第一魁”;你看她在那白雪皑皑,四面粉妆银砌的琉璃世界中,身着红凫靥裘,好不出众。其实,她与所有红楼女子一样,生存的环境同是在冰天雪之中,悲剧于她是同等的。所以她会唱出“江南江北一般同”的败丧调子来。
最后,让我们来听一听薛宝钗的声音。她似乎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诸人唱的是悲观低调,我却要唱乐观高昂之调:“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面对坎坷命运,她要寻求庇护者,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奋斗意志,不达高峰,誓不罢休。
然而,细细品听她的音调,高昂之中依然潜藏着一种勉强与无奈。所谓“好风频借力”,还是要依赖于他人的力量啊!所谓“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实际上是说,等待着飘渺无定柳絮的前途,终究是“逝水”与“芳尘”啊!所以,正当众人赞美宝钗“这首为尊”之时,那窗外上空挣扎着飞上青云的一只大风筝,突然从半空掉了下来。悲剧的命运,是空虚的高调难以挽回的。
等待她们的路只有一条:埋香冢
忽然想到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的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这小说也是写女人的命运的;内容不说,这名字叫“飘”——电影的最初译名为“随风而去”;真妙啊。在这个个人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世界上,人的命运,尤其是女人的命运,用“飘”这个名字来加以概括,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红楼梦》这一回中的“柳絮词”,
也就是这个寓意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9
自学成才,慢慢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