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是是何时刊物?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如题所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月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主要宣扬新思想、新潮流,是反封建和宣扬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敬告青年》一文,就是陈独秀为《新青年》撰写的创刊词。
在《敬告青年》中,陈独秀开门见山地提出,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自然淘汰之途,予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生尊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尊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的说明了青年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首倡青年应具备科学精神,又提倡科学与人权并重。“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在这个基础上陈独秀进一步提出,《青年杂志》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科学与民主“改造青年的思想,辅导青年的修养”。

应当如何让科学与民主扎根于他们的观念呢?《敬告青年》给青年提出了六条标准并一一论证:(一)自主而非奴隶的,“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欧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亚洲以闲逸恬淡为美风,东西民族强弱之原因”作了比较分析;(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这六条标准的要求都是从当时的实践出发,强调反对自古以来的封建专制、反对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自由、民主和科学精神。

《敬告青年》倡导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唱出了时代的强音。“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引领新文化运动路向的大旗,启蒙了广大青年的智慧,激起了爱国青年探索救国自强道路的热情,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毛泽东后来曾评价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他的学生”。 恽代英更在给《新青年》的信中写到,自从看了《敬告青年》后,“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