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古代铜钱中间都会有一个方孔,究竟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古时制作工艺有限,为了能方便把铜钱串在一起打磨,就需要在中间留一个口,而古人们信奉天圆地方的说法,就把铜钱设计成外面圆形,里面的口就留成了方形,所以在铜钱上都留有一个方孔。

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我们的铜钱就开始了漫长的两千年岁月,而在秦朝统一的时候,其实很多工艺技术都比较落后,制作铜钱也是采用最传统的融铜重塑的方法制作,铜水在模具上凝成铜钱之后取出来,其实边缘部分并不平整,毛刺比较多,非常容易就把手扎伤了,而且不好看,每个铜钱都有刺边,那就需要打磨边缘了。在古时候,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打磨机器,都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打磨,可发行铜钱的数量不会少,如果一个一个打磨那效率也就太低了,所以就想到把铜钱串起来,一串一串打磨,这个既能缩短打磨的时间,保证打磨的质量,能提高效率,这样一来,铜钱就不能是实心的了,就只能在中间留一个孔,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方便制作,后来铜钱流通的时候,人们也利用这个孔口把铜钱串起来携带。

铜钱的使用时间非常的漫长,从公元前210统一货币之后,到铜钱铸造出来,再一直使用到清末,足足有两千年的时间,在这两千年中朝代替更,铜钱的形状都是固定的,都是带着方孔的圆形,这个方孔其实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在古代,人们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铜钱的外形是圆的,代表着天,中间的孔是方的,代表着地,天覆盖着地,天地都在这小小的一枚铜钱之中,代表着皇权一统天下,万宇归一,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很少有人去改动它的造型。

铜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孔方兄,说的也正是中间的这个方孔,他的最初存在原因是为了便制作,而后面很多人在携带时也把这个孔利用起来,把铜钱串起来盘在腰间,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盘缠来由。你们对于铜钱有其他不一样看法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我觉得应该是方便携带吧,毕竟那个时候钱很重,一个手兜着肯定拿不了多少,如果是中间有一个孔拿个东西穿起来,然后拎起来更方便。
第2个回答  2019-12-17
中国的铜钱中间都会有个方孔,我们幽默的把它称为孔方兄。这个方孔它的作用就是,人们携带的时候可以拿绳子把它穿起来,这样携带很方便。
第3个回答  2019-12-17
这样便于携带,只需要一根绳子串起来就好了。就像我们现在十张一百的放在一起凑一千,古人就会把铜钱串一起,方便携带也方便核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