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地推招生,如何做好高效地推与有效转化

如题所述

发传单这个事情,做过的人知道,转化率通常是在0.3%到0.5%左右。也就是说,你发1万张上面印着各种降价优惠商品的传单,会有大概30~50个人会通过扫上面的二维码下载你的APP客户端。如果上面再附上什么“十元抵用券”之类的,那么转化率会再高一些,0.8%~1.0%左右。

小于1.0%的转化率。这是大部分O2O、电商、移动互联网公司交出的“发传单”答卷。而在这个大项目中,我们发传单的转化率是多少呢?1.0%?不对。2.0%?不对。5.0%?不对。难道是10%?不对。22.3%。我们发出了22.3%的转化率。也就是传统传单转化率20倍~40倍。那么问题来了—传单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故事背景

策略:以5元爆款团购为主题的大促销(是不是听上去觉得挺无聊的,这才是乐趣所在)。对顾客来说,上团购,花5元钱就可以看一场电影,或者买20块钱面包甜点等等。

电影票和面包券均是团购上很畅销的产品。配合线上线下所有产品、免费、付费渠道的推广,为期两个月,覆盖25个城市。

不难算出,这是一个几千万元级别投入的推广项目。那么问题来了,在对新市场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如何策划,才能确保这样一大笔钱都花在了有效的地方?

▌ 挖掘用户场景

一个策划就是一个产品。

产品新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在产品里堆积酷炫功能。而很多做Marketing的人的通病,就是喜欢堆积FAB(Marketing术语:Features,Advantages,Benefits)。比如你看一个转化率是0.5%的电商传单上,一般就是打印着一堆优惠,例如:“电冰箱8折!”“看电影5折!”“仅限十一黄金周!”“买100送50!”,然后上面印了十来个优惠商品。

这样的设计,都是创意驱动或是资源驱动的。换句话说,是从设计者拥有的“资源”出发,有什么创意就往上加,有什么FAB就再往上堆,推向市场以后,又问—为什么消费者都不买账呢?

如果让一个产品经理来分析这个问题,答案就很简单了:因为你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

有人反驳,我给优惠,难道不是瞄准用户需求吗?不是。因为用户需求是分场景的,他在超市结账的时候,对于一张20元抵用券的需求,和他在电梯里看到你的框架广告的时候对于同一张20元抵用券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做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叫作“用户场景”的词,即用户使用产品时候的很常见场景是什么。围绕着这个场景,才能做出具有黏性的好产品。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策划即产品,那么我们回到“发传单”这么一个小环节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用户通常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拿到我的传单的?

于是你就会发现,用户拿传单的场景,需要再被拆分成三个细分场景:

(1)选择接受传单的场景

(2)阅读传单上内容的场景

(3)根据传单上的内容做出行动的场景。

在这三个场景中,第一个场景的优化可以提高发传单的接受率;第二、第三个场景的优化可以提高传单的转化率。在每一个场景上提升3倍~5倍的转化率,很终就可以带来20倍~40倍的转化率差距。

▌ 第一个细分场景:选择接受传单

很多人以为发传单的关键只有一张传单的内容本身。而事实上,这个立体的场景里至少有四个重要元素:传单、发传单的人、用户的心情,以及用户所处的环境。 

用户看到地推人员时,往往是在商场或CBD来去匆匆的道路上。他是忙碌的,而他对陌生的地推人员的情绪往往是带着一定抵触的。你的“传单产品”—记住,不仅仅是传单本身,还有发传单的人和他所说的话—如何适应这个场景?

大部分的O2O公司的大促销地推人员在发传单的时候,会努力加上15-30秒的话术,例如说:“你好,我是XXX的。现在下载我们这个APP看电影只要5块钱啊,你只要扫一下这个二维码,然后点击下载,然后BLAHBLAHBLAH……就可以了。要记得回去下载噢!”

这样做有三个问题:

1.降低了地推的效率;

2.话术越长,在将话术的指导从总部传递到一线地推人员的过程中,打折就越厉害,导致很后极其依赖于个人能力,而不是整体策略;

3.作为一个陌生地推人员,你说这么些话,与正常在商圈大街上走的人的情绪(或是匆忙,或是开心)是不匹配甚至相抵触的。

如何做一个简单高效、容易传授,又充满情绪共鸣的第一步呢?当你围绕着这个场景去思考以后,答案就出来了。

说完,就递上传单。然后转向下一个。用户往往还没有经过逻辑思考,就已经接受了。(事实是,大部分人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传单,只有不到0.3秒的时间,哪来什么逻辑思考,全是情绪驱动。) 

▌ 第二个细分场景:阅读传单

但是“五块钱的快乐—你Y在说什么呢?”(别忘了我们的核心优惠是五块钱的电影团购券之类的)不要急,且看下去。 

在接到传单以后,用户阅读传单上的内容的时间一般也不超过1秒钟。这样想,你很快就可以理解上面印12个优惠商品再加上三行打折信息是没有用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在1秒钟内就能让用户决定行动的“传单产品”?(提示:上面肯定没有写满12条优惠信息) 

很多做Marketing的人觉得CTA(Marketing术语:CallToAction)一定是基于优惠。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思维定式。因为优惠是一个逻辑概念,而人是一个情感动物—人类几乎所有行动决策的临门一脚都是情感驱动的(引自神经学家AntonioDamasio在1994年的科学著作《笛卡尔的错误》)。 

所以你的CallToAction,应该基于一个情感诉求,而非逻辑诉求。所有的优惠的存在,都应该是为了推向一种情绪。

网页链接

继续分析场景。大街上接到传单的用户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处在逛街中欢乐的状态,第二大类是处在奔波中、前往上班路上,或者刚刚下班的疲惫状态。在这两种情绪下,你的“产品”如何介入他们的视野,才能够在1秒的时间内激发他们的行动(CallToAction)?

以下是我的答案(它绝不一定是很好的): 

没有七八个优惠商品,没有折扣力度,没有下载APP的提示,甚至连周围的那些小字都是设计团队坚持说“不加实在是太丑陋了”才加上去的。其实我觉得不加,效果可能更好。

有人可能会问,但是你连优惠都没有交代,根本没有达到目的啊!

用户路径中的每一个步骤,只传递一个信息或者一个指令,就已经足够。很忌讳的就是试图在一个步骤里告诉用户五件事情。这会让用户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

而这传单只是试图在这1秒内传达一个与用户场景有情绪共鸣的信息:“扫一扫这个二维码,你会获得一些快乐。”(再带上一些好奇心情绪的驱动)

▌ 第三个细分场景:做出行动

现在用户决定行动了。

这时候大部分用户的场景是什么呢?他们正行走在没有Wifi的大街上,而手机数据又特别宝贵。所以,你的“传单产品”必须在这种非常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让用户非常轻松顺畅简单地完成整个操作。你会怎么做呢? 

传统O2O电商的做法是,让用户扫二维码,然后去到应用市场下载APP。这又是一个充满本位主义(“我想要你下载我们动辄几十个MB大小的APP”),不思考用户场景的做法。很终结果就是转化率极低。

针对这个场景,我们做了一个简单有效的优化:

用户扫了扫二维码以后,直接去到我们建立的一个本地微信公众号。我们在这个公众号的简介中,终于给出了“5块钱可以看一场电影”的FAB。而在用户点击关注以后,系统的第一条自动回复,就是下载APP的链接。

这样,如果用户不在乎流量或者在WiFi环境下,那么他可以当场下载;或者,他在去到WiFi环境以后,依然保留着这个下载链接。而在用户忘记了的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后续地推送对用户有价值的本地生活信息,来提醒他回到这个下载链接中来,直到完成很终的转化。此外,作为一个本地生活服务信息提供商,你还建立了在每个本地城市的媒体渠道,但这是后话了。

很重要的是,你已经成功地让用户做出了第一步行动。“行动”这件事,是有加成效应的,也就是说你有了第一步简单地行动,就会有更大地可能去做出第二步、稍微更困难一点的行动。

▌ MVP策划和ABCDE测试

当然,Marketing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在这个传单的设计上,我们在三天内做了五个版本的对比测试,每个版本发1000份传单:

版本一:传单正面是买50送50的优惠信息,二维码是微信号;反面是传统的超优惠爆款陈列。

版本二:传单正面是买50送50的优惠信息,二维码是去到应用市场;反面是传统的超优惠爆款陈列。

版本三:传单正面是“五块钱的快乐是什么?”的标题,下面是超优惠爆款陈列;反面是公司Logo和Slogan。 

版本四:传单正面只有“五块钱的快乐是什么?”;反面是超优惠爆款陈列。 

版本五:传单正面只有“五块钱的快乐是什么?”;没有反面。

做这五个版本的测试,因为内容不同、优惠方式不同,所以要求设计团队、地推团队、数据分析团队、物料团队、销售团队(需要谈下相应爆款团单)在三天内紧密配合。很后测试结果的数据显示,版本五的转化率很高:发出去的1000份传单,带来了223个关注,当天转化成下载的占25%。而其他版本的转化率都在个位数。

我们在两个城市都用版本五做了测试,都得到了22%左右的数据。很终敲定了这个方案,也就是你上面所看到的这个“很简单”的设计。它一点也不简单。

这个“传单产品”被铺开到25个城市以后,它维持着20%的转化率—这是一个传统发传单的人很难想象的恐怖数据。但通过以上的分享,你能够看到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它变成现实的。

很忌讳的就是试图在一个步骤里告诉用户五件事情。这会让用户不知道究竟该干什么。

这个“传单产品”被铺开到25个城市以后,它维持着20%的转化率——这是一个传统发传单的人很难想象的恐怖数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1
1.发放宣传单
拓客,顾名思议,开拓顾客。因为机构的开设,主要是通过吸引顾客,达到让其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比较常见的有发放宣传单。这也是我们经常在街上看到的拓客形式。当前,机构的互联网方向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还是以这种传统的派单形式来吸引一定的顾客。其实关于这种派单形式,可以拓到一定的客人,前提条件是,宣传单页的设计上下功夫。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现代人来说,每天都处于匆匆忙忙的状态,没有太多时间一字一行地看清,这就需要在画面感上加强。所以在宣传单页的设计上应以简单为主。并且纸张的质量应该慎重选择.
2、异业联盟
异业联盟,这也是我们常见的拓客方法之一。因为现在顾客的选择性多种多样,再加上机构也越来越多,所以这就让自己的选择有所纠结。在如此情况下,***可以使用异业联盟的方式,与出名或顾客比较信任的商家合作,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这对于顾客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以老带新
以老带新,字面意思就是,以老顾客带新顾客。可以与顾客建立合作关系,这种转关系个绍可以形成一定的文案,以成为活动的参考,更具专业化。比如: 带一个朋友提供什么奖励,带两个朋友提供什么奖励等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不过确实可以为我们的机构拓到一定的客人。
4、广告拓客
广告拓客,意思就是,投放广告。对于机构来说,现在投放广告的成本也不大其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因为广告的投放包括画面的展示、效果的呈现、分享的方式等都是比较方便且吸引人的像在Facebook、Instagram、微信、聪明掌柜等上面扩大招生影响力,能与潜在学生和家长互动还能继续吸引并留住老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法。
第2个回答  2021-07-03
地推成交转化率100%的6个逻辑性
第一:做好全方位及时的销售市场调研分析。挑选比勤奋更关键,做好市场需求分析,挑选合乎自身机构精准定位的销售市场开展营销推广,才算是优良的开始; 针对市场需求分析,重点关注关键点点:1、掌握周边小区种类和级别,包含附近群体经济发展消费工作能力和水准怎样;2、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地推地址和时间;
第二:重视对地推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有一些机构对地推不足重视,觉得地推就仅仅发传单派发,因此聘用兼职人员来开展,实际上这类意识大错特错!地推主题活动不但是引流主题活动,也是品牌推广主题活动;销售市场地推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是客户对机构的第一印象,因此一定要重视提升人员管理。
第三:我们要给家长一个参与体验课的有效原因。
第四:你需要告知家长应对这么多学习培训机构,你的优点在哪儿。
第五:确立告知家长体验课机会难得,引起她们的危机感。
第六:突显高门槛,引起家长的自豪感。
第3个回答  2021-08-13
地推招生时可以将“优惠福利卡”装入买来的信封中,然后插在附近居民楼的门缝。
1、人对“拆包装”是极其乐意的,想想你拆快递、拆包装、开盲盒,因为有种未知神秘。
2、在这个信息传递无比快捷的时代,信封无疑是个稀奇玩意,且大家都认识,看到信封,潜意识是有信息给我,也就乐于打开看。
3、信封远比普通传单更让人接受。
第4个回答  2019-05-01
第一个叫眼见为实。
我们在选择地推地点的时候,要亲自到场查看。
大多数人可能选择的是学校的门前或者是周边的社区等等。人流量、时间段相对来讲是比较固定的,但是由于很多种原因,比如说下午放学的时候,原来本来是两点,但是可能今天延长了,或者是放学的前后门规定改变了等等,都会造成地推时的时间错开,所以取得不了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一定要到现场去询问,比如询问门卫或者是周边的家长,而不是根据经验来判断,其实道理很简单,是我们需要成功。
因为在地推过程当中,大家原本不是做这件事情的,很多都是在职的老师来做,如果一旦出去之后取得不了效果,或者是见不到大量的人流,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好,这个时候员工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对他接下来的地推工作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第一个原则,就是眼见为实,在地推地点和时间段的选择上必须进行严密的调查,然后决定什么时候地推、到哪里地推。
第二,叫等价交换原则。
什么是等价交换?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引流课程的时候,我们定价为10元学4节课,或者是50元、99元等等,我们在地推的过程中发现,在地推的这种场景之下,顾客对我们的机构是不了解的,因为他在马路上或者是学校门前,没有见到我们的机构,产生了一个不信任。
第二是我们的产品本身是无形的,我们的教学产品是知识和教学技法的输出,所以我们很难以实物的形式展现给家长看,那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交出这10块钱或者是99块钱?
促使他交钱的动作必须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
这也就是通常我们在选礼物的过程当中,要跟你的收费的价格相等,或者是大于你收费的价格,这样才能促使他在做交钱的动作的时候不犹豫,能够达到一个快速成交的效果。
第三个原则是形式激励原则。
大家都知道,在做一场活动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
我们的员工往往不在市场岗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