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秋冻”?

如题所述

几天早上凉风嗖嗖的,穿着短袖短裙的靓女猛男们还在拿“春捂秋冻”当借口吗?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的养生谚语,但是也常听到有不同以至相反的意见。
我们需要“秋冻”吗?适用条件究竟是怎样的呢?
为何要“秋冻”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这种做法很不好。
穿太多衣服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
所以,秋季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摄氏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秋冻”要注意哪些事?秋冻有一定的讲究的,稍不注意就会给身体带来其他伤害,注意以下几个部位都是不能被冻的。
1.腹部 “秋冻”易腹泻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双脚“秋冻”寒入身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脖子“秋冻”易感冒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肩部“秋冻”易受限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人体肩部受凉时间久了抵抗力下降,容易被 “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可能会引起肩部疼痛。
5.膝部“秋冻”易炎症
时尚女孩在这个季节总喜欢穿短裙、短裤配长靴,这种装扮一定会把膝关节露在外面,长期如此,会患上关节炎。
哪五种人不适合“秋冻”?
秋冻固然能培养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是这也是针对健康的人而言。秋冻看天气,也因人而异,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宜秋冻。
1.心脑血管疾病秋季昼夜温差大,寒冷的空气会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较多的儿茶酚胺,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脏病发作,还有可能出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诱发心功能衰竭,加重病情。而且,冷空气的刺激有时会直接刺激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的痉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2.老胃病
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老胃病的人群也不适宜秋冻。寒冷刺激会导致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加重原有老胃病,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
4.风湿病
风湿病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只要一出现降温、下雨的天气,风湿病就容易复发和加重。盲目秋冻只会加重病症,导致关节疼痛难忍。
5.糖尿病
由于秋季温差变化大,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肌梗塞等。
秋季时节应保持乐观情绪
最后好奇君提醒大家,这个季节对人的心情也有影响,即“悲秋”。中医认为忧愁使人气结,所以要保持乐观情绪。
另外,不仅穿衣方面要小心,就是饮食也要注意,最好以“清、润”为主,吃些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功效的蔬果。
秋天干燥,如果家里有加湿器的还可以每天定时地用一下加湿器,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家里的窗户要打开,保持通风的状况,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 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自然后果法。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讲明道理。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6.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第2个回答  2017-11-09
一年一度的金秋又来到我们身边,秋季养生的话题又成为热点。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入秋之后的人们穿衣表现差异较大,有的人身着夏季单衣,有的人则穿衣较多,给人感觉有点乱。那么,秋季穿衣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呢?有人说,春捂秋冻,到了秋天自然不用急于加厚衣服,宁可“冻着”。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肯定不少,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无法忍受秋天的寒气,不得不多穿衣服。这是因为这些人体质偏于寒盛或阳虚,遇到外来寒邪,难以抵抗。因此,这类人不必拘于“秋冻”,而应及时增加衣服以抗冻。反之,另一类人群的体质属于阳盛或阴虚,自身火力较旺,其穿衣则可“秋冻”。如果要求所有人穿衣都实行“秋冻”,显然是不可取的。

春秋季节气候反复较大,昼夜温差也较大,人们穿衣要及时随着天气变化而增减,这样才是天人相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