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是指一百年世间发生的事。

出自为清·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归山诗》: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释义:一百年的世间事不过是三更天时的一场梦,万里的江山也不过是一局棋盘。

诗人的“审美”人生境界,恰恰更接近人的本质。福临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看不起荣华富贵、江山皇权。这点在历朝历代,是极少见的。

顺治出家: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他的徒弟已为皇帝剃发,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因此他劝福临,福临听从了他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烧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9
出自:“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一句,典故来自清四祖(1638-1661)爱新觉罗,福临,为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九子,六岁(1643)即位,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为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基业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关于他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的传说,在五台山地区流传甚广。
顺治皇帝擅长诗词书画,崇仰佛道,先后曾经延请憨璞性聪、玉林通琇、天童道忞等三位高僧入京说法。顺治皇帝不仅将“金銮殿”改为“万善殿”,作为禅师说法的法堂,尊奉玉林通琇为国师,又在宫中设置“皇坛”,也就是今日的戒坛,遴选一千五百位僧众,并传授菩萨大戒。
他一心慕道,几次有绝尘离俗之意,终被劝止,而于在位第十八年,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赞僧诗》,以铭其心志。“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不仅抒发胸臆,也警醒世人。
顺治皇帝位居九五之尊,统领天下,犹有“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之叹,况我辈凡俗,倘碌碌于衣食,不肯把握善缘,精进修持,当真是“空在佛门走一回”。
全文如下:
作者: 虚月
天下坐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