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宋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北宋时的汴京是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市民文化相当发达。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宋代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都是市井生活。瓦舍之中,百戏荟萃,杂剧、杂技、讲史、说书、说浑话、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等,无所不包。元代杂剧正是在这样一种市井文化的气氛中蕴酝酿发展起来的。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宋型文化”中占相当份量的市民文化特色,不仅直接刺激了明清两代市民文化的繁荣,也基本上可以说是近现代市民文化的雏形。

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民意识全面成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其一,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而代之以“导奢导淫”之风。其二,价值观念。明代后期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商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其三,市民文学。明代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抄、《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的痕迹。

·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且还为东西文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民意识的全面成熟为前提的。清代的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