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国家名称、交往时间、及贡献(或影响) 急急急急急用。快。就靠你了。

如题所述

  东亚:

  (1)、高句丽、百济、新罗 时间:唐朝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之后,唐朝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出兵与新罗先后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于是,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而唐亦在辽东建立了安东都护府。此后,唐朝与新罗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友好交流关系。
  (2)、日本

  隋唐文化(主要是关于典章制度,学术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经遣隋使,遣唐使与隋唐出往日本的使者传播至日本,对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典章制度:大化革新。
  遣唐使成员回国后,很受重用,很多人作了朝廷或地方的文武官员,这些官员在任职期间,利用各种机会,把在唐朝学到的先进文化成果推广于日本,加速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在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就是日本留唐的学生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的标志。
  大化革新内容:1.废除贵族私家占有土地和部民制度(类似于半奴隶制度),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都作为天皇和国家的公地和公民。2.实行班田制3.在官制方面,废除世袭制,各级官吏均由国家任免,集权于朝廷。
  (二).律令
  1.以武德,贞观,永徽三朝的律令为蓝本,制《近江令》。《天武律令》
  2.后又在《唐律》的基础上,制《大宝律令》,这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法典。
  总结:日本的法律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其第二时期就径称为“模仿唐时代”。这又充分说明,唐朝从政治上与文化上对日本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三).文化上:文学,史学,文字,艺术,科学方面
  1.日本文字根据中国文字而创建,创于八世纪。
  2.文学,史学方面,日本受唐朝影响也很显著。文学,根据汉诗集,而创《怀风藻》,后又有《凌云集》、《经国集》、《文华秀丽集》等仿唐著名文学作品。史学,按汉文编年体相继写成
  《古事集》、《六国史》等。
  3.艺术
  书法: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奈良时代(710至于789)王羲之字体蔚然成风,平安时代(794至于1185),三笔(韩方明,柳宗元,欧阳询)
  绘画:中国画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人大多模仿中国画,或以中国为题材绘画,日本人统称为“唐绘”。
  建筑艺术,城市建设:建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宫殿,寺院,官衙,私人住宅的建筑,也完全仿唐。
  科学:医术,鉴真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人以鼻准确辨药,并带去了许多药方(如奇效丸,万病药,丰心丹等)。
  高水平的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

  东南亚:林邑、真腊、参半(今泰国清迈)、堕和罗(今泰国湄南河下游)、陀洹(在今缅甸土瓦)、盘盘(今马来半岛北部)、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婆利(今文莱)、室利佛室(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堕婆登(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骠国(缅甸)

  南亚: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师子国(斯里兰卡)……

  中亚西亚: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史国、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吐火罗、俱兰(今阿富汗东北泽兰克)、波斯、大食、拂菻……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同统一的两个皇朝。经过二百工十多年分裂又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

  建制度的形成,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开端。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的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竟晚于中国七百年之久。法兰克王国的初期,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除了国王、贵族从罗马国家和奴隶主贵族那里得到的大庄园以及原有的法兰克地主所拥有的私有土地以外,主要的就是农村公社所有制。这是因为日耳曼人在入侵西罗马帝国之前,还处在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普通的法兰克人还是自由农民,国王以这些自由农民聚居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为单位分配土地。土地是公有财产,个人不准买卖或转让。到六世纪末,才由公有制转为私有制,转让和买卖土地才成为普遍现象了。

  中国在春秋中期以后,奴隶制度逐步衰落,奴隶主贵族为形势所迫,逐步改变剥削方式,用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代替奴隶制的剥削。到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又在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废除奴隶主国王所有的土地制度,确立等级所有制下的私有制,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千年之后,西欧也沿着与中国历史大体类同的道路走向封建社会。日耳曼贵族对被征服的奴隶,分给一小块土地,令其纳租服役;原来的西罗马大土地所有者,也正在使用隶农劳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剥削自由佃农或依附佃农;农村公社公有的土地制度也正在向私有制转化。中国的奴隶主与西罗马的奴隶主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沿着放弃奴隶制剥削,采用封建制剥削的道路转化为封建地主;中国的井田制与法兰克的农村公社不同,但两者都沿着向私有制转化的道路逐步崩溃。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欧的历史内容不同,但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向前发展。这样一来,早于西欧七百年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国,当然处于世界历史前进的先导地位。

  其他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期,都晚于西欧。拜占庭帝国是从七世纪也就是中国的隋末唐初开始走向封建社会的,印度是在五到七世纪即中国南北朝到唐前期形成封建制度的,朝鲜、日本都是在七世纪中期即中国唐高宗时进入封建社会的。

  由此可见,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或者正在走向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的隋、唐时期已经是成熟的封建社会了。

  决定社会性质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当法兰克王国的大部分土地还是农村公社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时候,隋、唐皇朝已经完全是地主、官僚、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即使个体农民,尽管他们占有不多的土地,但也是可以自由买卖的私有土地。唐律规定:“居官挟势,侵夺百姓私田者,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十二亩有余,杖一百”。非常明显,土地的私有权是非常牢固的。如果说均田制下的土地还不是完全个人私有的话,那也只是在战争之后,朝廷不得不把劳动者重新固定在土地上的权宜之计。事实上均田制下的土地也不是绝对不能买卖,如因家贫身死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可并卖口分田;官人的永业田、勋田和赐田也可以买卖。正是因为土地可以买卖,所以均田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自秦朝以后,多次发生农民起义,无不与土地兼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土地私有制早已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比起来看,中国的土地私有制早已确立,而且在阶级矛盾发展中明显地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法兰克的土地农村公社所有制才正在向私有制转化。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是成熟的封建社会,而法兰克只是初期封建社会。

  社会经济的繁荣

  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远远高于西欧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隋、唐皇朝的商品生产相当发达。商品生产的发达是以农业生产的发达为前提的。如果农业生产不能保证人们最低的生活需要,是谈不到发展商品生产的。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所以,城市的发展情况,反映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隋肩时期的城市经济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唐代有许多著名的大城市,首都长安是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的人口近一百万。这样多的人口,当然需要大量的农产品、手工业品等多种商品供应。所有商品,不仅可供城市本身的需要,还可对外贸易。因此,许多中外商人云集长安,兴贩贸易,长安的东西两市是繁荣的商业区,东市有二百二十个行业,邸(货栈)、肆(店铺)鳞次栉比,“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的繁华情况,与东市不相上下,在这里居住有很多西域胡商,还有大食、波斯的商人。唐朝后期,西市的繁荣情况超过了东市,店肆行业远远比东市为多,还有收买各种宝物的胡商和波斯邸。这都充分说明,长安不仅是唐皇朝的首都与工商业重要城市,而且也是国际性的城市。

  其他城市,如洛阳,仅次于长安,城中有三市。仅南市就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百余店,货物堆积如山。

  西欧的城市则远远落后。隋、唐时期,西欧原来古罗马的城市都已衰落,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极不发达,所以城市很难发展起来。一直到十或十一世纪,也就是中国的五代到北宋时,都尔奈、巴黎、里昂、马赛等地才开始发展起来。

  能够与长安媲美的是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有八十万人口,是欧洲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大城市。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扼黑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又是欧亚大陆的桥梁,从而成为东西交通的枢纽,东可与波斯、中国、印度进行贸易,西可与西欧经常交往,北与北欧也有商业往还,全部地中海的贸易也无不与君士坦丁堡密切相关。所以马克思称君士坦丁堡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除了商业之外,该城的手工业也相当可观。最重要的是丝织业。丝织业的原料生丝,一部分由中国进口,这就必然使人联想到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另一部分由拜占庭本国生产。产品主要供贵族、官吏享用,少部分向国内外市场销售。其次是金属业,主要是制造金银餐具和镶嵌金银的器皿,供统治阶级享用。另外,还有军火制造业。

  君士坦丁堡的手工业,都受国家控制。最大的丝织作坊设在皇宫,军火工业更是私人不能经营。这样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必然影响技术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严重影响商品生产的发展。

  从长安到君士坦丁堡之间,还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公元762年以后,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工商业中心,城里有毛织、棉织、珠宝、香水、玻璃等手工业。因其地处亚、非、欧国际贸易的中介地位,所以这里聚集着许多埃及、印度、中国、拜占庭的商人。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等地的香料与染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和黑奴等,都通过巴格达转运各地。巴格达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可见唐帝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令人向往。

  六到九世纪,东方的隋、唐皇朝,西方的拜占庭帝国,西亚的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地区。长安、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中长安更为先进,因为长安人口最多。人口多既反映了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高。如果农业生产水平太低,是难以供应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的。同时,也必须有相应的粮食加工业。长安周围的碾硙作坊很多,主要是水力碾硙,还有部分畜力碾硙和人力碾硙,基本上满足了长安人口的需要。由此可见,长安的城市面貌,反映了唐代全面的经济发展水平。隋、唐皇朝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7
“丝绸之路”

  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
海路交通

  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一是由登州(山东蓬莱)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苏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日本;三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

  到南亚诸国的海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到西亚的海路,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

  在唐代,还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这些交通线,由于沿线的出土文物和沉船打捞而不断得到证实。以上事实说明,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日本“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空海与鉴真和尚

  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于804年(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日本政治与教育

  在政治方面,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语言文字

  在语言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这些新体文字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2-03-10
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
第3个回答  2012-03-10
天竺、新罗)、日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