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战备舟桥处好不好.工资怎么样?

这个单位要签我!!这个单位怎么样?

  战备舟桥啊.自己内部有能力的子女不要.要了也是临时的.一个月800.现在是想进都进不了.我们去年刚毕业的本科生.想进去都不行.不过马鞍山地区的领导还不错.但是济南地区的就不怎样了。领导眼光太浅.一个个都不知道该怎么领导企业.处长是济南铁路局的.我还是觉得以前的老处长好.现在的领导拿系数.一个月能拿到7000左右.就象我爸是一个普通职工能拿到2500.这些领导都拿国家的钱.办事能力实在是低啊. 象我们自己吧.都是自己找工作.其实没有必要非要在父母的单位.那样的话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好办的,我去年毕业的.毕业就工作了。但是不是在舟桥.现在一个月5000的收入加年底提成.想想如果当时父母把我留在舟桥.我现在也只能在工地搞个差事.没什么意思.人啊.还是要靠自己.事业单位好是好.但是不来钱的.每个月固定的收入.什么时候能买房?马鞍山一套房子40万,舟桥新做了2栋.10万一套.哈哈.这就是事业单位和普通居民的差别.别想进舟桥.进了肯定后悔.

  铁道战备舟桥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领导。铁道战备舟桥处主要执行铁路舟桥战备保障任务,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支铁路舟桥专业队伍。
  处机关位于山东省齐河县境内,东临京福高速公路,北靠308国道和京沪铁路,南行11公里为309国道和济聊高速公路,与济南市相距3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1995年,全处有职工961人,其中干部231人(有技术职称干部142人)。辖舟桥、机运、轮渡、潜水4个建制段和学校、医院、器材储备库3个直属单位及济南、马鞍山2个办事处。分驻山东、安徽、浙江三省,共占地面积1050亩。
  组建以来,铁道战备舟桥处驻地和体制结构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迁过程。
  1964年,团所属12个分队全部驻扎在山东省老齐河县城北的黄河堤下,1974年,团驻地随齐河县城北迁至晏城公社(今晏城镇)。1968年至1971年,为贯彻中央军委“山、散、隐”的备战策略,在安徽省当涂县大青山营建铁路轮渡器材基地。1983年在马鞍山市采石镇 建轮渡基地。1992年在马鞍山市雨山区购地3.284万平方米,建战备器材基地。1995年,分别在济南市槐荫区、马鞍山市雨山区设立办事处。经过31年的演变,铁道战备舟桥处形成了“三市(济南、金华、马鞍山)两县(齐河、当涂)”的分驻布局。
  组建初期,独立舟桥团为直辖连建制,全团辖5个建制连、4个直属连,共有官兵1433名,由铁道兵第四师代管。1965年8月,归铁道兵直接领导,由济南军区代管。1966年2月,以总参谋部批准增编3个舟桥连,定员扩编至1928人。197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下令将独立舟桥团改称舟桥团,增设营编制,全团设3个建制营,每营辖3个连(两个舟桥连和一个栈桥连),定员2279个;驻浙江省金华市的铁道兵潜水队列入舟桥团编制。1980年舟桥团整编,定员压缩为2100人。1983年再次整编,定员1160人。1984年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全团1043名官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人员分别在山东省齐河县、安徽省马鞍山市、浙江省金华市定点落户。铁道兵舟桥团改称铁道部工程部舟桥工程处。机关各业务股称业务科,营、连、排建制改为段、队、工班建制。1985年5月,对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增设工会、纪委、团委、办公室、人武部等机构,撤并干部科、运输科。此后,根据战备交通保障和市场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体制结构进行多次 调整。1989年3月将舟桥一段、舟桥二段合并为舟桥段。1994年6月,根据国家“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进行定员、定编、定职责,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干部进行评聘制使用。至此,铁道战备舟桥处基本形成了机构设置合理,体制结构完善,战备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
  铁道战备舟桥处一直担负我国主要江河铁路桥梁的战备保障任务,出色完成了舟桥试验、战备训练、防洪防凌和抢险救灾等任务,为国家的交通战备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谱写了我国铁路史上的光辉篇章。
  1965年7月至1967年9月,协同铁路舟桥器材研制单位在济南洛口黄河完成我国“六七式铁路舟桥”定型试验。
  1967年至1973年,为扩大铁路舟桥器材的战备保障能力和使用范围,在芜湖、南京段长江上完成了铁路轮渡试验。
  铁路舟桥器材和轮渡器材定型后,为进一步完善器材的技术、战术性能,1973年至1986年,又先后配合铁道兵科研所完成锚碇拉力试验、15吨半自动锁试验、994型机动舟定型试验。同时还出色完成了多用途浮箱试验、八七型抢修钢梁试验、八三式铁路轻型军用墩等单项试验。
  铁道战备舟桥处装备的六七式铁路舟桥器材及配套机械设备,具有在江河、浅海实验战备保障和抗洪抢险的独特优势,曾先后出色完成了唐山抗震救灾中抢架蓟运河铁路浮桥、抢修京沪铁路潘河大桥、应急抬高和拆除黄河铁路老桥等战备任务,多次执行黄河防凌抢险、滩区群众转移、长江抗洪救灾任务,为国家抗洪抢险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交通战备领导小组评为1991-1995年度交通战备工作先进单位 ,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平战结合、工训结合是铁道战备舟桥处和平时期战备工作的指导思想。部队时期,先后承担了济南军区枣庄仓库和益都仓库两条专用铁路线建设;参加西南“三线”建设,完成了襄渝铁路丹江水库石料运输任务;参加华北铁路会战,完成京通铁路白河大桥施工任务。
  1984年兵改工以后,根据体制结构的变化,实现由单一封闭的训练模式向改革开放型战备工作的转轨变型,确立了平战结合、以平养战、工训结合、以工养训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宽舟桥器材的使用范围和施工生产领域,利用舟桥器材的专业特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先后完成黄河冲灰管道、黄河输油管道、徒骇河输油管道的敷设和浪溪河公路桥、女姑山跨海特大桥、大沽河桥、盐城排灌渠桥等一批高、难、险工程施工;完成晏城、青山、采石、安民和金华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多元经济,利用铁路舟桥器材,先后架设了济南北店子、海南太阳湾、山东平阴三座公路浮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交通战备保障能力。
  在生产经营中,铁道战备舟桥处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行科学管理、科学施工。大胆尝试沉船法施工、移动式浮箱平台拼接、浮运架梁、钢梁悬拼等科学工法,不断提高工程科学技术含量,工程质量明显提高;施工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由单一的铁路桥梁配属施工逐步涉及管道敷设、公路桥梁、公路浮桥、工民建筑、潜水作业、吊装运输、机械修理等施工生产领域,并逐步形成水上施工、深水基础施工、大跨度桥梁架设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施工产值和经济效益连年攀升。真正形成了战备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战备保障格局。
  兵改工以来,铁道战备舟桥处走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路子,以专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使单位全面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在搞好交通战备工作的同时,为断探索得用专业舟桥器材和技术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途径,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逐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是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任期制、试用制和聘任制,引进竞争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选聘任用干部,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二是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建立生产 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以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广大职工“以处为家,献身舟桥”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推行住房、医疗、养老保险、财务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断探索发展壮大之路。
  始终坚持“科技兴处”战略,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显著,单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加强对原有舟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由1984年的53人上升到1995年的142人,所跨专业涉及工、经济、教育、卫生、财会、政工六个系列。科技攻关取得可喜的成果。先后有多项战备训练成果荣获国家、铁道部、中铁建总公司(铁工指)科技进步或科技成果奖;数十项施工工法获国家、铁道部和中铁建总公司(铁工指)优秀工法奖。
  始终坚持和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狠抓战略工作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取得丰硕成果。坚持“及时教育,对症下药”的原则,利用上党课、召开干部会、谈心会等多种形势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党风教育,制定出了<<端正党风责任制>>,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 了党风党纪的根本好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原则,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清除各种特权思想和以权谋私行为,建成了一支廉政高效的干部队伍;以开展劳动竞赛、评比“五好家庭”、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四有”职工队伍,涌现出大批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铁道战备舟桥处已走过了31年的光辉历程。无论过去和现在,这支队伍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优良传统,在国家交通战备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铁道战备舟桥处在立足战备、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但是,作风顽强、团结协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舟桥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一定能抓住机遇,以“铁舟飞架,天堑变通途”的豪情壮志再创辉煌,在新的征途上,为我国的铁路舟桥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我来个献身说法,我就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本科,去了那单位 事故不断 还经常拖欠工资,最后跟单位辞职,让我们4个本科刚毕业的学生一个人一万元,真黑啊,我们可是刚毕业的学生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3
战备舟桥啊.自己内部有能力的子女不要.要了也是临时的.一个月800.现在是想进都进不了.我们去年刚毕业的本科生.想进去都不行.不过马鞍山地区的领导还不错.但是济南地区的就不怎样了。领导眼光太浅.一个个都不知道该怎么领导企业.处长是济南铁路局的.我还是觉得以前的老处长好.现在的领导拿系数.一个月能拿到7000左右.就象我爸是一个普通职工能拿到2500.这些领导都拿国家的钱.办事能力实在是低啊. 象我们自己吧.都是自己找工作.其实没有必要非要在父母的单位.那样的话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好办的,我去年毕业的.毕业就工作了。但是不是在舟桥.现在一个月5000的收入加年底提成.想想如果当时父母把我留在舟桥.我现在也只能在工地搞个差事.没什么意思.人啊.还是要靠自己.事业单位好是好.但是不来钱的.每个月固定的收入.什么时候能买房?马鞍山一套房子40万,舟桥新做了2栋.10万一套.哈哈.这就是事业单位和普通居民的差别.别想进舟桥.进了肯定后悔.

  铁道战备舟桥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领导。铁道战备舟桥处主要执行铁路舟桥战备保障任务,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支铁路舟桥专业队伍。
  处机关位于山东省齐河县境内,东临京福高速公路,北靠308国道和京沪铁路,南行11公里为309国道和济聊高速公路,与济南市相距3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利。
  1995年,全处有职工961人,其中干部231人(有技术职称干部142人)。辖舟桥、机运、轮渡、潜水4个建制段和学校、医院、器材储备库3个直属单位及济南、马鞍山2个办事处。分驻山东、安徽、浙江三省,共占地面积1050亩。
  组建以来,铁道战备舟桥处驻地和体制结构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迁过程。
  1964年,团所属12个分队全部驻扎在山东省老齐河县城北的黄河堤下,1974年,团驻地随齐河县城北迁至晏城公社(今晏城镇)。1968年至1971年,为贯彻中央军委“山、散、隐”的备战策略,在安徽省当涂县大青山营建铁路轮渡器材基地。1983年在马鞍山市采石镇 建轮渡基地。1992年在马鞍山市雨山区购地3.284万平方米,建战备器材基地。1995年,分别在济南市槐荫区、马鞍山市雨山区设立办事处。经过31年的演变,铁道战备舟桥处形成了“三市(济南、金华、马鞍山)两县(齐河、当涂)”的分驻布局。
  组建初期,独立舟桥团为直辖连建制,全团辖5个建制连、4个直属连,共有官兵1433名,由铁道兵第四师代管。1965年8月,归铁道兵直接领导,由济南军区代管。1966年2月,以总参谋部批准增编3个舟桥连,定员扩编至1928人。197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下令将独立舟桥团改称舟桥团,增设营编制,全团设3个建制营,每营辖3个连(两个舟桥连和一个栈桥连),定员2279个;驻浙江省金华市的铁道兵潜水队列入舟桥团编制。1980年舟桥团整编,定员压缩为2100人。1983年再次整编,定员1160人。1984年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全团1043名官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人员分别在山东省齐河县、安徽省马鞍山市、浙江省金华市定点落户。铁道兵舟桥团改称铁道部工程部舟桥工程处。机关各业务股称业务科,营、连、排建制改为段、队、工班建制。1985年5月,对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增设工会、纪委、团委、办公室、人武部等机构,撤并干部科、运输科。此后,根据战备交通保障和市场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体制结构进行多次 调整。1989年3月将舟桥一段、舟桥二段合并为舟桥段。1994年6月,根据国家“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进行定员、定编、定职责,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干部进行评聘制使用。至此,铁道战备舟桥处基本形成了机构设置合理,体制结构完善,战备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
  铁道战备舟桥处一直担负我国主要江河铁路桥梁的战备保障任务,出色完成了舟桥试验、战备训练、防洪防凌和抢险救灾等任务,为国家的交通战备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谱写了我国铁路史上的光辉篇章。
  1965年7月至1967年9月,协同铁路舟桥器材研制单位在济南洛口黄河完成我国“六七式铁路舟桥”定型试验。
  1967年至1973年,为扩大铁路舟桥器材的战备保障能力和使用范围,在芜湖、南京段长江上完成了铁路轮渡试验。
  铁路舟桥器材和轮渡器材定型后,为进一步完善器材的技术、战术性能,1973年至1986年,又先后配合铁道兵科研所完成锚碇拉力试验、15吨半自动锁试验、994型机动舟定型试验。同时还出色完成了多用途浮箱试验、八七型抢修钢梁试验、八三式铁路轻型军用墩等单项试验。
  铁道战备舟桥处装备的六七式铁路舟桥器材及配套机械设备,具有在江河、浅海实验战备保障和抗洪抢险的独特优势,曾先后出色完成了唐山抗震救灾中抢架蓟运河铁路浮桥、抢修京沪铁路潘河大桥、应急抬高和拆除黄河铁路老桥等战备任务,多次执行黄河防凌抢险、滩区群众转移、长江抗洪救灾任务,为国家抗洪抢险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交通战备领导小组评为1991-1995年度交通战备工作先进单位 ,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