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中“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所谓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是:1月-6月为上半年;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6日、21日 必定是个节气,下半年每个月的8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差一、二天。(都是公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 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是:1月到6月为上半年,7月到12月为下半年。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转换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经过对太阳的长期观测,古人认识到寒暑变化与日影变化不仅是一致的,而且这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利用立竿见影的原理,中国古人慢慢认识到太阳的周年变化。

他们逐渐掌握了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两分两至)这四个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正因如此,在甲骨文中和时间相关的字,大都带有“日”字。在《尚书·尧典》中把春分叫日中,秋分叫宵中,夏至叫日永,冬至叫日短。古人依靠对太阳的科学观测一点点积累,最后形成完美的二十四节气这一体系化的时间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0
上半年六廿一的意思是: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前后相差1~2天。下半年来八廿三的意思是: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前后相差1~2天。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 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记忆方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农历每年有廿四节气,农历每月有两个节气。“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是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7月份以前,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多在 阳历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两个节气多在阳历的8日或23日。有时也相差一两天。所以口诀中又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一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1
这是说节气的日期在上半年是每月6号和21号,在下半年是每月8号和23号。
传唱时念为六廿一,八廿三,其中顿号被省略,更不好理解。二十四节气反应的是太阳运行周期,可用于指导农历生产。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二十个节气毕竟数目不少,要一一全部记忆,着实有些难度。
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1949年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
顺口溜记忆: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