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自杀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和谁合葬了?

如题所述

卫子夫自杀身亡,不是以死明志而是畏罪自杀。

汉武帝命收回其皇后印绶,等于是废掉了她皇后之位,不可能再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驾崩后,只身安葬茂陵,并无合葬之人,虽有李夫人陪葬之墓,但不是合葬。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去世,享年七十,谥号为武,庙号世宗,安葬于茂陵。

卫子夫自杀身亡,草草下葬

孝武卫皇后(公元前150年~公元前91年9月9日),名不详,字子夫,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探望平阳公主时,看上了卫子夫,因此得以进宫。

建元三年(前138年),封卫子夫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在皇后位三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仅次于明神宗王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而且是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杰出的贡献,还是来自于彪炳史册的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如果没有卫子夫的得宠,或许就不会有卫青与霍去病,那么,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很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

卫青、霍去病病逝之后,卫子夫也因为色衰失去了汉武帝的宠幸,但她凭借处事谨慎,以恭谨谦和的品德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和尊敬。但是,卫子夫可谓晚节不保,最终卷入了巫盅之祸中。

征和二年(前91年),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举兵杀死了前来审查“巫盅一案”的宠臣江充。汉武帝大怒,派遣丞相刘屈氂发兵征讨。由于势力不足以对抗朝廷大军,刘据兵败被迫自缢身亡。

据班固《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 ”

太子刘据起兵之时,担心兵力不足,就派遣舍人无且持节,深夜到未央宫殿长秋门报告卫皇后。卫子夫同意刘据调用皇后的中厩车驾,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奸臣造反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最终杀死江充,并于上林苑烧死胡巫师。

江充抓捕刘据,是有公报私仇的因素,但毕竟是汉武帝授意的。刘据起兵反抗就等于谋反,但卫子夫却站在了太子一边,这就等同与太子一起谋反。

汉武帝派遣丞相刘屈氂征讨太子的同时,下诏派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持策收回皇后玺绶,卫子夫就自杀了。

班固《汉书·外戚传上》记载: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卫氏悉灭。”黄门苏文、姚定汉用车载着卫皇后的尸体放置到公车令的空房里,然后装入一口小棺材,将她埋在了长安城南桐柏亭。夷灭了卫氏三族。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巫盅之狱”,受到牵连被诛杀的有数万人之多。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想起了冤死的儿子,在刘据丧命之处兴建了“归来望思”台,在长安建“思子”宫,希望能为刘据招魂追思。

但汉武帝却忘记做了自己三十八年皇后的卫子夫,没有为她改葬和追思,可见汉武帝对她抱有多大的仇怨。刘据妻儿被害之后,刘据之孙刘病已因尚在襁褓之中,幸免于难。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霍光等大臣所废,刘病已被迎接入宫,继位皇帝,是为汉宣帝。

宣帝继位后,改葬卫皇后,追谥思后,史称“孝武卫思后”。卫子夫成为了第一个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但卫子夫依然不能与一起生活了近五十年的汉武帝合葬,只能孤独、落寞地躺在长安城南(今长安城西北)的桐柏亭。

没有史料记载,汉武帝收回卫子夫皇后的印绶之后,是否下诏废除其皇后称号。但一口小棺材草草埋掉了卫子夫,绝非是按照皇后的规格安葬,这是毋庸置疑的。

据《关中记》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

在西汉十一座帝陵中,除了汉武帝的茂陵,其他帝陵都是一样的规模,只有茂陵更高、更阔。在偌大的帝陵里,只有汉武帝孤零零的躺在里面,武帝宠幸的后妃不少,但没有一人与他合葬在这里。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东北原上,西距兴平十二公里,东距咸阳十五公里。

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着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最为引人注目的陪葬墓有两座,一是位于茂陵东北一公里处的大将军卫青墓,形似阴山,以纪念卫青出征匈奴的功绩;一是位于卫青墓东面的冠军侯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象征霍去病所建立的不朽之功。

还有一座李夫人墓,也非常知名。王志杰《汉茂陵志》记载:李夫人墓,位于今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东南500米处为汉武帝茂陵,西侧200米是马村庄和留位小堡子。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岭”。取名“英陵”。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墓,墓碑上刻有“孝武皇后之墓”。

但实际上李夫人并未被封为皇后,只是由于后来其孙子昌邑王刘贺,在汉昭帝之后被霍光拥立为皇帝,追谥李夫人为皇后。

另外,李夫人墓只有一条狭窄的墓道,规格上也达不到皇后墓的礼制。

班固《汉书》记载,李夫人只是被追谥为孝武皇后而配食武帝宗庙而已,并没有与武帝合葬。李夫人就是史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超级大美人,可惜红颜薄命,因病早逝。李夫人生有一子,封昌邑哀王刘髆。武帝怜其夭寿,以王太后的礼制葬他于茂陵西侧。但也有资料说是以皇后礼制葬于茂陵附近。不管如何,陪葬在茂陵周边,这已经是武帝后妃中所享受的最高待遇了。

汉武帝先后立过两位皇后,一是陈皇后,被废;一是卫皇后卫子夫,基本也是被废,都没有资格与汉武帝合葬。

“巫盅之狱”后,汉武帝没有再立皇后。除了陈皇后、卫皇后之外,汉武帝所宠幸的妃嫔,史料记载的还有李夫人、王夫人、赵婕妤、尹夫人、邢夫人、李姬以及为武帝分别生下了两位公主但不知道姓啥的两位夫人。

除了卫皇后安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李夫人陪葬在茂陵旁边之外,再看一下其他妃嫔安葬的情况吧。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记载:乙巳,赐皇后册,收其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陈皇后一直没有生育,由于利用女巫楚服媚道,事发觉后,被收回了皇后玺绶,但还是保留了皇后的生活待遇,迁居在长门宫。

元光六年(前129年),陈皇后的父亲堂邑侯陈午去世;元鼎元年(前116年),长公主,也就是馆陶公主,陈皇后之母去世。过了几年,陈皇后也在长门宫去世,逝后葬在霸凌官亭东面。霸凌,是薄太后陵墓所在地,汉文帝时改芷阳县为霸凌县,今属西安市灞桥区。

孝武皇后、钩弋夫人、赵婕妤之墓《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载: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昭帝的母亲,河间人。武帝巡幸河间时,得到宠幸,带回宫中,晋升婕妤,居住甘泉宫,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她也就被称作钩弋夫人。

太始三年(前94年),生下一子,取名刘弗陵。据说刘弗陵与上古尧帝一样,怀胎十四个月而生。“巫盅之祸”,太子刘据自尽。刘弗陵五六岁,他身体很好而且智商很高,很像少年时期的武帝。因此,武帝特别宠爱。

武帝有心立刘弗陵为太子,但因其年少母壮,恐怕女主垂帘听政,祸害国家,犹豫不决。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在甘泉宫休养,赵氏随侍在旁,因犯过错,受到汉武帝训斥,郁闷而死。死后就近葬在云阳(今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

其具体死亡时间和过程,《汉书》与褚少孙的《史记补记》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刘弗陵继位,避免赵氏将来干政,提前将其除掉。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辅佐。四天后,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继位后,追封其母亲赵氏为皇太后,安葬在云陵。立子杀母的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其他妃嫔墓葬的情况

王夫人,名字、生年不详,汉武帝刘彻的宠妃,赵国(今属河北) 人。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都记载了王夫人的事迹,但出入较大,这里就不介绍了。

元朔年间(大约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生下了皇二子齐怀王刘闳。王夫人早卒,汉武帝封她为齐王太后。因受武帝宠幸,死后曾命方士少翁为她招魂。但史料没有记载其墓葬在何处。

李姬(生卒年不详),汉武帝嫔妃,李姬育有二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她生的儿子最多,却不得宠,最终郁闷而逝。

尹夫人、邢夫人得到宠幸,却都没有生育,另有两位嫔妃分别生下了夷安公主和盖长公主,但都没有留下姓氏。

汉武帝宠幸的嫔妃,如王夫人、李姬、尹夫人、邢夫人及另两位夫人,其墓葬情况都没有记载。从史料来看,她们身份所限,没有资格与汉武帝合葬在一起。

因此,陈皇后、卫皇后、孝武李皇后、孝武赵皇后,虽然都有皇后的称谓,不是被废,就是后世追封,都没有以皇后的身份与汉武帝合葬在茂陵。只有孝武李皇后陪葬在茂陵旁边,但也不是与汉武帝合葬在一起。

在我看来,“巫盅之祸”也罢,“立子杀母”也罢,都与汉武帝不允许任何后妃与其合葬的目的一样,为得是让幼子刘弗陵上位,不想让任何外戚干预朝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8
卫子夫自杀而死,她不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因为当时卫子夫做出了造反的事情,所以最终没有资格和汉武帝葬在一起,汉武帝和李夫人葬在了一起,因为当时汉武帝最宠爱的就是李夫人。
第2个回答  2020-12-08
她并没有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最后和他一位心爱的妃子合葬了,我觉得这种行为真的是太凉薄了。
第3个回答  2020-12-08
不是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的,因为当时的卫子夫涉嫌谋反,所以她就是草草的给下葬了,汉武帝和阿娇合葬了
第4个回答  2020-12-08
卫子夫虽然是自杀而死的,但是也没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没有和谁合葬,他自己一个人一个陵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