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1.1 高学历作为创新教育的支撑
  目前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提高至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化成了辅导员队伍的明显变化。高学历使得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都有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经历,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尽管辅导员的专业与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科研方面的素质是共性的,尤其是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更具优势。
  1.2 密切联系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再加上科研任务的巨大压力,在其他时间内几乎不能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专业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授课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还停留在保持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几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涉及很少。班主任注重的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在思想教育方面很难发挥作用。很多高校目前在试行的班导师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创新教育培养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对学生的了解较少,很难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长处,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创新教育。而辅导员有着与同学们天然的联系,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可以在日常向同学们灌输创新理念,锻造创新精神。
  1.3 多样化作为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
  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作为频繁的一支队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都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并且针对性和实效性比较强。其中,大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较丰富,这些活动最基层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就是辅导员,组织活动总比较有号召力和说服力,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够在活动中最直接的达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目的。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创新教育优势发挥得不是很突出,多样化的教育特点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体现不出来,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创新教育上升空间。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2.1 打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先行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由此可见,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因此,辅导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走出“上大学,学一门技术好找工作”的误区,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独立的创新型人才。
  新时期的辅导员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需要抛开绝对权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改变辅导员的“管家婆形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起创新兴趣。辅导员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把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对于创造能力较强并取得一定创造成果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同时,对于学生本身创造力方面存在的各种不足和缺点,辅导员要谨慎、客观、及时做好评价,并耐心加以教导和鼓励,让学生自身在有很好的创新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创造力。
  2.2 将大学生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专业教育、课堂教学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只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远远不够。一方面来讲,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强调这种知识技能是全面的和融会贯通。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有助于形成知识技能的系统化。但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培养还需要实践和拓展的过程,这就需要辅导员发挥其本身的优势,注意加强自己对所带学生专业的学习和了解,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和专业特长优势进行教育,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专业特色,优势明显的创新性人才。
  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的是使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有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并且这些知识技能必须是融会贯通的。在结合专业教育的同时,辅导员可发挥优势,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说,鼓励经管专业学生和专业教师一起积极参加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并且深入到企业中参加社会实践,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 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