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言书上读到的,想知道《吃苘叶的人》这篇散文是谁写的?

如题所述

《吃苘叶的人》这篇散文的作者无从查证。有人说是臧克家,但这篇散文的作者是女性。一起来看看相关信息吧。


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写的仍是高密东北乡的奇人怪事,仍是莫言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爆出一个生猛的情节:一个叫常林的人大吃苘叶!

这次在新作里他写的是"吃苘叶"!

常林与单雄飞"单挑"之前,饥肠辘辘,没有别的东西可吃,就抓起一大把苘叶大嚼。常林吃苘叶粗鲁、威猛,吃相"如同一只饥饿的公羊!”常林是在生产队拉耧种完麦子时吃苘叶的。秋收之后种麦子,寒露两旁看早麦。那时候苘麻收的收了,没收的死了,哪里还有什么“肥大的苘叶”呢?“魔幻”也不能太离谱!你可以说煤块闪闪发光,吃煤块像吃饼干一样,但总不能说煤是白的吧!或许,人有晚熟的人,植物也有晚熟的植物吧!

常林吃苘叶的粗鲁和威猛,估计让那帮知青开了眼界,他们大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这群知青里有一个女的,后来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我看过她写的一篇散文《吃苘叶的人》,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常林的吃相。她写道:“这哪里是个人?分明是一只饥饿的公羊!看着他嘴角流出的绿色的汁液和那因大口吞咽而翻白的眼珠子,我恍然感到他的头顶冒出了犒角……”

吃了几把苘叶和苘饽饽后,常林揉了揉肚子,拍了拍胸脯,活动了一下身上的关节,大吼一声,对着单雄飞扑上去。单雄飞慌忙架住了常林的双臂,常林却往后自倒,双腿翘起,蹬着单雄飞的肚子,猛地往上一挺。一般的人,中了这一招,都会在空中翻滚一百八十度,然后沉重落地,但单雄飞是练家子,知道真要跌过去,那就像水泥地上摔青蛙,嘎一声,断了脖子、破了后脑勺子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他迅速地用双腿盘住了常林的腿,这样的胶着战况,难分胜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作者是臧克家,他在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有的人》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03

作者是臧克家,臧克家:爱吃老四样 大葱、大蒜、咸菜、花生米。

臧克家,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现代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曾任《诗刊》主编,著有《烙印》《宝贝儿》《有的人》等作品,多次获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4年2月5日,臧克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对于农村的自然景色,臧克家从来是倾心的。只要条件具备,他的灵感就会轻易袭来,于是,一首首优秀之作便问世了。1942年他完成了《泥土的歌》——这是臧克家除了《烙印》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诗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抗战开始后一段时间,诗人和作家们对于创作有所反思——空洞的热情消失了,高调的呼喊嘶哑了,一部分诗人和作家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题材,以新的审美眼光打量旧的题材,写出了新时代的新作品。于是,巴金写出了《春》(1939)和《秋》(1940);曹禺写出了《北京人》(1941);茅盾写出了《霜叶红似二月花》(1943);臧克家则写出了他的第11部诗集《泥土的歌》。和那些直接吟唱时事的急就章相比,臧克家说:“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1944年,当他编选自己的《十年诗选》时,直接表现抗战烽火的作品入选很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5-08
作者是臧克家,他在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有的人》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26
作者希望创作者不会被打倒,就像观众观看其他人的表演一样。即使他身上布满了花,他被扔石头和脏水泼,他仍然可以微笑着从花和石头中走出来,擦掉脏水,站起来对人群说,作家说话的最好方式是写作。我要说的一切都在我的作品里。口中所说的话,随风飘散,笔下所写的话,永不褪色。我希望你有耐心读我的书。当然,我不能强迫你读我的书。这说明作者的文学创作主张站在一边,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作品,不受他人的赞美和贬低的影响,不享受事物而不是为自己感到悲伤,从赞美和贬低中走出来,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应该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