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词牌名的由来

如题所述

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厉声教《采桑子·西湖四咏》等。



扩展资料:

唐代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晚唐和凝词为创调之作。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冯延巳词十三首,皆抒写春愁与离情。宋人用此调者甚众,晏殊此词为宋词名篇。欧阳修晚年用此调作咏颍州西湖词十首,描写西湖风景。

他又赠老友用此调:“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这使此调风格趋于刚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18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19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 《杨下采桑》, 《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 《丑奴儿令》、 《罗敷媚歌》、 《罗效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