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葡萄镜的唐代铜镜

如题所述

唐代海兽葡萄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中国4000多年铜镜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镜种之一,是无数铜镜收藏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的物品。海兽葡萄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的最后一个高峰,再以后的铜镜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一般最小的有几厘米的,最大的大概齐有三十多厘米的,不过十五厘米以上的,就算较少的,比较高档的了。它做工非常精细,材料非常好,一般用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外表感觉也非常好,它的锈色也非常好,铸造也非常精。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各朝各代均有制作。到了水银镜问世以后,逐渐停止了制作。
人们喜爱铜镜,不但因它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构思主题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的寓意与配置,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如战国山字纹镜,汉代的规矩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海兽葡萄镜还竟被中外的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一块“海马葡萄镜”。其直径为12.1厘米,厚0.9厘米,重580克。铜镜呈圆形,沿较高,背面中为异兽钮。钮的周围分内外两轮区,其间有一周凸棱相隔,四周饰有姿态相同、侧伏于地的四海马,海马周围是枝条交错缠连的葡萄纹,枝叶上有雀鸟飞落,百态千姿。纹饰全部为浮雕式,此镜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唐代马的艺术形象十分丰富,铜镜上的海马形象“似马非马”,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
这类铜镜在宋代的《博古图录》上称“海马葡萄镜”。但在清代的《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海兽葡萄镜”。另外还有的称为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名。但“海马”、“海兽”名称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
“海马”、“海兽”的称呼,最初的命名者未加解释,究为何种动物,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早年德国有位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Haoma,后转化变为“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古传中国青海有日行千里的“青海骢”,则有的学者认为“海马”便是这种“青海之马”的简称。显然,这些是人们的推测。清代人注意到了铜镜上的兽“似马非马”,故称之为“海兽”。
关于兽与葡萄的组合,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古代的波斯或希腊罗马。其实,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我国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在当时的丝织品上也有了葡萄的纹饰。唐代的繁荣发展,在铜镜上饰葡萄纹饰也就不足为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