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中细节描写分析猪八戒的形象

如题所述

因苏教版七下有《西游记》名著阅读的要求,年级围绕这个大主题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于是与一起又重温经典——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竟没想到有了新的收获。 白骨精第一次化身村妇,提着用蛤蟆、石头变成午饭的篮子,来到唐僧师徒休息地时,猪八戒那好吃的毛病顿时暴露无遗,但恰恰这个情节把猪八戒的优点给亮出来了。缘何?谁都知道猪八戒有好吃的“瘾”,我觉得用“瘾”字能准确的形容他对吃的热衷。全剧凡有八戒出现的地方,就有吃,“人参果”“三清殿戏三妖”等,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然就是这个吃,八戒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心里变得高大起来了。要知道,此时他们师徒几人已经赶了至少半天的路程了,而且肯定是没有吃早饭,早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答案在唐僧身上,因为唐僧也快撑不住了,要知道,唐僧这个人物的定力(意志力)是很顽强的,此时的他也让悟空去化斋,足见几个人饥饿的程度了。而最严重的要数猪八戒了,饥饿加上“好吃瘾”一起发作,放谁身上都受不住。所以猪八戒禁不住向白骨精走去了。 看到这,我完全理解他的行为了。(这与当年做学生时的理解不一样,认为猪八戒太禁不起诱惑了)因为这时“吃”完全支配了他的行为,估计满脑子都是“馒头”“包子”之类的东西了。此时的唐僧他出场了,及时的制止了八戒的“口水”。“八戒,这是人家女菩萨丈夫准备的午饭,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只是重复了三遍,一下子就使八戒清醒过来。而清醒过来的八戒是最真实的八戒,他的天性透露出了一丝可敬可爱。因为那一刻,馒头已经在手,白骨精又殷勤地劝说着,他极力地嗅着馒头的香味,那怕只是几秒钟的感觉而已,但显然唐僧的话语,他是听懂了,他很坚决的把馒头放回了白骨精的篮中,并且头也不回的回到了师傅的身边。试想一下,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力才行啊!他,猪八戒,好吃的猪八戒做到了。 此时,我看到了他的另外一方面——对诱惑的自制力。只是因为唐僧说了三遍相同的话,八戒居然做到了对“吃”的诱惑的抵制,足见他的伟大,请允许我使用“伟大”两字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