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电网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如题所述

1 农村电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
1.1 电线老化问题严重
农村电网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电线存在老化现象。加上农村人口在用电安全方面接受到的教育并不多,家用电线线路更换频率较低,有些村民使用年限甚至达到了十年以上。电线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有胶皮保护,但难免会受到摩擦影响。且在风力作用下,电线可能出现裸露情况,当内部金属线露出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无论是人畜碰触还是雨水接触都可能出现用电危险。再者,电线保护层同样会老化,一些电线在架设时长度未设定规范,多出部分通常是卷成电线圈挂在电线杆上,多条电线同时悬挂出现类似“蜘蛛网”情况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且这种情况还可能造成电线拖地现象,易引起儿童、牲畜触电。因此电网管理者应注意对村民的宣传,提升电线更换频率并及时对拖地、裸露的电线展开维修,确保使用安全性。
1.2 线路架设随意性较强
农村地区由于规范性较城市地区而言偏弱,在规划方面没有太多硬性规定,因此在线路架设上可能并没有制定出完善电线行走线路就开始铺设电线,造成布局混乱。不清晰的电线布局不仅在实际架设操作上较繁琐,在日后更换、修理上也存在困难。
另外,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一些电线行走路线中还会包含树枝、墙洞等,严重影响电网安全性。农村地区儿童喜欢爬树,架设在树枝上的电线是一项极大安全隐患,一旦在树皮摩擦下金属线路露出,在下雨天极易出现危险。墙洞中穿过的电线问题主要在于缺乏保护上,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电线穿过墙洞情况并不少见,且墙洞周围大多缺乏保护设施,在没有加设其它隔离绝缘物时易出现触电、漏电情况。
1.3 用电安全意识不强
用电安全意识应由村委会或乡政府统一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村民在日常接触到电线时存在基本自我保护技能。但就目前村民用电意识而言,尚存在较严重问题。例如村民在抽水时,直接用手拖行电线,将电线由一片田拖行至另一片田。另外,村民还可能为了方便只在田间树立一个树桩用来安装电闸刀,但电闸刀的安装并非只处于短时间,在夜间可能造成行走人员绊倒或触电。
2 对农村电网的管理与检查要点
2.1 电网管理安全控制要点
2.1.1 对保护设备的管理
电网管理保护设备是在出现安全问题后应急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保护设备需根据单元差异性使用明显区分,保障显示区域中能够完全有效将编号、标识牌等信息显示出来。需注意的是,信号刀闸、端子排需有两个编号,继电器除了要有双编号之外还应将出口标明。这种详细标注方式目的在于标识牌在运行过程中仍能够展开检查,不需要断电处理。
2.1.2 对压板设备的管理
编制压板图或压板投切表,保障每个值班班次都对压板做好核对工作以及投切记录。记录工作由站长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对于工作不合格、偷懒情况需严厉提出批评并从物质层面予以惩罚,减少核对不合格情况出现几率。投切压板不仅需要记录,还应在操作票上写明。在操作中若出现由于异常情况或保护校验造成必须退出之后再次投入情况,应注意测量压板两端电压值,以免投入时误动压板。
2.1.3 对分支保险的保护
对储能元件以及直系电流应定期查看,了解其工作状况是否存在异常之处,对于出现异常的元件或电流应做好维护,确保不会产生漏电。对所有保险都应以双编号形式出现,并核对好定值表以及编号,查验保险之后直流电压运转状态。
2.2 电网检查安全控制要点
2.2.1 跳闸检查
在电路出现跳闸情况时,应注意对村民相关知识的宣传,如何搬动闸开关以及查看跳闸原因是宣教重点。通常而言,在出现跳闸时村民一般都会检查断路器,并尝试自行解决,实际上,除了查看断路器之外,还应检查出口继电器接点、信号继电器以及保险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并查看保护动作出示信号。在必要情况下,应查看辅助接点是否被切断。
2.2.2 停电检查
在停电状态下,对电网的检查除了查看断路器管理项目之外,还应检查位置灯,保障其处于绿色状态。正常停电下信号的瞬时动作会出现延时情况。
2.2.3 送电检查
送电检查工作是在停电或跳闸后为村民送电时实施的检查项目,需查看电流表、断路器、位置灯等。具体而言,电流表应能够检测到电流,指针有指示;断路器需处于闭合状态;位置灯由绿色变为红色。同时,正常送电信号会延时复位。
3 农村电网管理优化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安全意识
对农村地区的电网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原则,保障用电安全性。在用电方面的安全宣传需要紧紧抓住农村地区特点(包含地形特点、房屋特点、人口特点等),以“村民”与“设备”这两个因素为着重点强化宣传。
宣传方式方面,可利用农村地区房屋特点,在围墙上张贴宣传标语,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开展文娱活动,将用电安全知识融入其中。宣传教育目的在于让村民了解用电常识,避免生活中出现由于自身行为不当造成触电情况。例如在发现他人触电时不能直接用手拉扯,而是应该使用木棍方式;或减少电线随意穿行现象等。同时加强电力法规宣传,帮助村民安全用电。
3.2 加强检查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电网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农村用电状况,严格按照缺陷管理制度执行检查,将隐患逐一消除。工作人员在检查工作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禁出现遇到问题消极对待情况,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在看到电线由于过长出现拖地情况,需立即安排人员解决,避免电线与地面发生过度摩擦造成保护层开裂引发漏电危险。
3.3 明确职责范围,联合村民管理
电力设施应加强保护,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设置明确负责人与责任承担者,杜绝出了事故相互推卸责任现象。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电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将更高,在高度护线热情下完成本职工作。另外,管理者可与村民签订电网设施保护合同,让村民明确自己对电网的保护职责,减少恶意破坏电网设施现象。电网管理本就是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事项,只有在双方面协调状态下才能够保障电网管理有效性,从而减少危险因素,提升农村用电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网管理首先应将村民潜意识中对电网的不重视、管理的不规范等思想漏洞与行为缺陷消除,通过宣传、检查、管理等方面的联合部署加强对电网管理力度,让村民了解到电网管理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将用电危险降至最低。总之,电网管理应从管理者与村民两方面展开,在检查与管理要点的严格掌控下通过各方面优化达到安全运行效果,让农村用电安全性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