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函数的几何的什么都来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空集
子集 :任意

1.四种命题
原命题 逆否命题 否命题 逆命题
2.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3.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q真(假)⇔“ ”假(真)②p、q同真⇔“p∧q”真 ③p、q都假⇔“p∨q”假
4.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二、函数概念与性质
1.奇偶性
f(x)偶函数 f(x)图象关于 轴对称 
f(x)奇函数 f(x)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注:①f(x)有奇偶性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②f(x)奇函数,在x=0有定义 f(0)=0
③“奇+奇=奇”(公共定义域内)
2.单调性
f(x)增函数:x1<x2 f(x1)<f(x2) 或x1>x2 f(x1) >f(x2)

f(x)减函数:?
注:①判断单调性必须考虑定义域
②f(x)单调性判断
定义法、图象法、性质法“增+增=增”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3.周期性
是 周期 恒成立(常数 )
4.二次函数
解析式: f(x)=ax2+bx+c,f(x)=a(x-h)2+k
f(x)=a(x-x1)(x-x2)
对称轴: 顶点:
单调性:a>0, 递减, 递增
当 ,f(x)min
奇偶性:f(x)=ax2+bx+c是偶函数 b=0
闭区间上最值:
配方法、图象法、讨论法---
注意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
注:一次函数f(x)=ax+b奇函数 b=0

三、基本初等函数
1.指数式
2.对数式 (a>0,a≠1)

注:性质
常用对数 ,
自然对数 ,
3.指数与对数函数 y=ax与y=logax

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单调性?
注:y=ax与y=logax图象关于y=x对称
(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在第一象限图象如下:

四、函数图像与方程
1.描点法
函数化简→定义域→讨论性质(奇偶、单调)
取特殊点如零点、最值点等 
2.图象变换
平移:“左加右减,上正下负”

伸缩:
对称:“对称谁,谁不变,对称原点都要变”

注:

翻折: 保留 轴上方部分,
并将下方部分沿 轴翻折到上方

保留 轴右边部分,
并将右边部分沿 轴翻折到左边

3.零点定理
若 ,则 在 内有零点
(条件: 在 上图象连续不间断)

注:① 零点: 的实根
②在 上连续的单调函数 ,
则 在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③二分法判断函数零点--- ?

五、导数及其应用
2.导数公式
(C为常数)
    

= = .
3.导数应用
单调性:如果 ,则 为增函数
如果 ,则 为减函数
极大值点:在x 附近 “左增右减↗↘”
极小值点:在x 附近 “左减右增↘↗” 注
求极值: 定义域→ → 零点→列表:
范围、 符号、 增减、 极值
求[a,b]上最值: 在(a,b)内极值与ƒ(a)、ƒ(b)比较

4.三次函数(利用导数中图像的特征、单调性、极值)

图象特征:“↗↘↗” “↘↗↘”
极值情况: 有极值 无极值
5.定积分
定理: 其中
性质: (k为常数)

应用:
①由直线x=a,x=b,x轴及曲线y=f(x)
(f(x)≥0)围成曲边梯形面积

②如图,曲线y1=f1(x),y2=f2(x)在[a,b]上
围成图形的面积S=S曲边梯形AMNB-S曲边梯形DMNC

六、三角函数
1.概念 第二象限角 ( )
2.弧长 扇形面积
3.定义
其中 是 终边上一点,
4.符号 “一正全、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如 ,
6.基本公式
同角
和差

倍角

降幂cos2α= sin2α=
叠加

9.解三角形
基本关系: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正弦定理: = =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求边)
cosA= (求角)
面积公式:S△= absinC
注: 中,A+B+C=?
a2>b2+c2⇔∠A>

七、数列
1、等差数列
定义: 通项:
求和: 中项:

性质:若 ,则
2、等比数列
定义: 通项:
求和: 中项:
性质:若 则
3、数列通项与前 项和的关系

4、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公式法、裂项法、 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

八、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 , 有两实根 ,则
解集
解集
注:若 ,转化为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 )
( )
3.基本不等式

②若 ,则
注:用均值不等式 、
求最值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
4.平面区域与线性规划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判断:
①在直线 一侧取一个特殊点
(通常是原点)

②由 的正负,判断 表示
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
注:直线同侧所有点的坐标代入 ,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
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设所求未知数;②列约束条件(不等式组);
③建立目标函数;④作可行域;⑤求最优解
例:设 满足
求 最值
当 过 时, 最大,
当 过 时, 最小

九、复数与推理证明
1.复数概念
复数: (a,b ,实部a、虚部b
分类:实数( ),虚数( ),复数集C
注: 是纯虚数 ,
相等:实、虚部分别相等
共轭: 模:
复平面:复数z对应的点
2.复数运算
加减:(a+bi)±(c+di)=?
乘法:(a+bi)(c+di)=?
除法: = ==…
乘方: ,
3.合情推理
类比:特殊推出特殊 归纳:特殊推出一般
演绎:一般导出特殊(大前题→小前题→结论)
4.直接与间接证明
综合法:由因导果
比较法: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反证法:反设—推理—矛盾—结论
分析法:执果索因

分析法书写格式:
要证A为真,只要证B为真,即证……,
这只要证C为真,而已知C为真,故A必为真
注: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综合法写证明过程
5.数学归纳法:
(1)验证当n=1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ÎN* ,k³1)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这命题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两步缺一不可,归纳假设必须使用

三.算法案例
1、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法:到达余数为0
更相减损术:到达减数和差相等
2、多项式f(x)= anxn+an-1xn-1+….+a1x+a0的求值
秦九韶算法: v1=anx+an-1 v2=v1x+an-2
v3=v2x+an-3 vn=vn-1x+a0
注:递推公式v0=an vk=vk-1X+an-k(k=1,2,…n)
求f(x)值,乘法、加法均最多n次
3、进位制间的转换
k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转换成k进制数:“除k取余法”
例1辗转相除法求得123和48最大公约数为3
例2已知f(x)=2x5-5x4-4x3+3x2-6x+7,秦九韶算法求f(5)
123=2×48+27 v0=2
  48=1×27+21 v1=2×5-5=5
   27=1×21+6 v2=5×5-4=21
  21=3×6+3 v3=21×5+3=108
6=2×3+0 v4=108×5-6=534
v5=534×5+7=2677
十一、平面向量
1.向量加减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首尾相接, = 共始点
中点公式: 是 中点
2. 向量数量积 = =
注:① 夹角:00≤θ≤1800
② 同向:
3.基本定理 ( 不共线--基底)
平行: ( )
垂直:
模: =
夹角:
注:① ∥ ② (结合律)不成立
③ (消去律)不成立

十二、立体几何
1.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50
平行X轴的线段,保平行和长度
平行Y轴的线段,保平行,长度变原来一半
3.体积与侧面积
V柱=S底h V锥 = S底h V球= πR3
S圆锥侧= S圆台侧= S球表=
4.公理与推论 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
①不共线的三点 ②一条直线和这直线外一点
③两相交直线 ④两平行直线
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5.两直线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异面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6.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

7.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平行:
∥ , ∥
∥ , ∥
面面平行:
∥ , ∥ 平面 ∥
∥ , ∥
8.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若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逆定理?

9.空间角、距离的计算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0°,90°]
平移法: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用余弦定理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0°,90°]
定义法:找直线在平面内射影,转为解三角形
二面角 范围[0°,180°]
定义法: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转为解三角形
点到平面的距离
体积法--用三棱锥体积公式
注:计算过程,“一作二证三求”, 都要写出
10.立体几何中的向量解法
法向量求法:设平面ABC的法向量 =(x,y)

解方程组,得一个法向量
线线角:设 是异面直线 的方向向量,
所成的角为 ,则
即 所成的角等于 或

线面角:
设 是平面 的法向量, 是平面 的
一条斜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二面角:设 是面 的法向量,二面角 的大小为 ,则 或
即二面角大小等于 或

点到面距离:
若 是平面 的法向量,
是平面 的一条斜线段,且 ,
则点 到平面 的距离
十三、直线与圆
1、倾斜角 范围
斜率
注:直线向上方向与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
倾斜角为 时,斜率不存在
2、直线方程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 截距式
一般式
注意适用范围:①不含直线
②不含垂直 轴的直线
③不含垂直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3、位置关系(注意条件)
平行
垂直 垂直
4、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AB|=
点到直线距离:

5、圆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
圆一般方程: (条件是?)
圆心 半径
6、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相切 相交 相离
几何特征

代数特征

注:点与圆位置关系
点 在圆外
7、直线截圆所得弦长

十四、圆锥曲线
一、定义
椭圆: |PF1|+|PF2|=2a(2a>|F1F2|)
双曲线:|PF1|-|PF2|=±2a(0<2a<|F1F2|)
抛物线:与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轨迹
二、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如焦点在x轴)
椭圆 ( a>b>0) 双曲线 (a>0,b>0)
中心原点 对称轴? 焦点F1(c,0)、F2(-c,0)
顶点: 椭圆(±a,0),(0, ±b),双曲线(±a,0)
范围: 椭圆-axa,-byb
双曲线|x|  a,yR
焦距:椭圆2c(c= )
双曲线2c(c= )
2a、2b:椭圆长轴、短轴长,
双曲线实轴、虚轴长
离心率:e=c/a 椭圆0<e<1,双曲线e>1
注:双曲线 渐近线
方程 表示椭圆
方程 表示双曲线
抛物线y2=2px(p>0) 顶点(原点) 对称轴(x轴)
开口(向右) 范围x0 离心率e=1 焦点 准线
十五、计数原理
1. 计数原理 加法分类,乘法分步
2.排列组合 差异---排列有序而组合无序
公式 = =
= =
关系:
性质: =
3.排列组合应用题
原则:分类后分步,先选后排,先特殊后一般
解法:相邻问题“捆绑法”,不相邻“插空法”
复杂问题“排除法”
4.二项式定理

特例
通项
注 ---第 项二项式系数 性质:所有二项式系数和为 中间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赋值法:取 等代入二项式
十六、概率与统计
1.加法公式:若事件 和 互斥,则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
对立事件:不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事件
2.常用抽样(不放回)
简单随机抽样:逐个抽取(个数少)
系统抽样:总体均分,按规则抽取(个数多)分层抽样:总体分成几层,各层按比例抽取
(总体差异明显)
3.用样本估计总体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中位数:按从小到大,处在中间的一个数据
(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4.频率分布直方图
小长方形面积=组距× =频率
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
众数—最高矩形中点的横坐标
中位数—垂直于 轴且平分直方图面积的直线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茎叶图:由茎叶图可得到所有的数据信息如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

十七、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条件概率
A发生条件下B发生: 或
2.独立事件的概率
A、B同时发生:
一般:
若A与B独立,则 与 、 与 也相互独立
3.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
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 , 次独立
重复这试验,事件A恰好发生 次: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x1 x2 … xn
P p1 p2 … pn
性质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定义:
(平均值)

性质:

6.常用分布
两点分布 : ,
二项分布 : ,

超几何分布 :

7.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性质:曲线在 轴上方、关于 对称,曲线与 轴围成面积为1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表示概率

8.标准正态分布 :

可查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7
1.心静2.心净3.心敬4.心竞5.心进
先做好思想准备,短时间成绩是没有多大提高的,必须坚持下去。
(1)上课认真,笔记是关键
(2)作业认真,一道题多想几种方法,对于题隔几天再做[这是最快的途径}
(3)复习认真,重基础。
(4)不懂就要问,不要怕,没有人学习没有不懂的,问老师最好,同学只是半成品。
(5)做事专注是最好的习惯。
(6)坚定信心,数学非难事。
(7)若被难题难住,应先易后难,难的一心攻克,永不停歇,没有一股狂劲怎么行?
最后祝你成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17
第一;应付高考必须好吃一颗平常心,首先保证能够正常发挥。平时考试注意磨练。切不可搞题海战术,做到做一题会一类,才是王道
第3个回答  2012-03-17
数学必须注重一点抓住定义,几乎所有的小题中等题都考定义,只有综合题才在定义的基础上升华
第4个回答  2012-03-17
建议您自己归纳,不管是卖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如自己归纳的更适合自己,而且比做题更有好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