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扩展资料: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扩展资料: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由于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唐代便被谱成歌曲演唱,成了离筵别席上的送行之歌,称为“阳关曲”。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从白居易的诗句来看,唐代应是反复唱此诗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 古诗文网>>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第3个回答  2018-03-2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3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