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管理者、管理工作?管理者在企业中发挥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组织管理 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和管理模块。

管理知识
管理的含义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包含了5层意思:
1.管理是有意识、目的的群体活动。
2.管理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
3.管理有目标性。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活动的二重性:
1.与组织作用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作用
管理原理
(四)管理原理
包括系统原理、封闭原理、开放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控制原理、效益原理。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
1.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狭义的计划工作仅指制定计划。
2.计划的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
3.企业计划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有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内容。要特别注意宗旨与目标、策略与政策、规则、程序与规划这些几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计划工作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计划的前提、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二)组织▲
1.组织的含义与类型:
(1)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静态是指组织结构,动态指维系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的目标的过程。
(2)组织的类型包括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体现的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2.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
(1)原则包括目标任务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的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2)重点理解管理幅度原则和统一指挥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统一指挥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要防止多头领导。
人员配备
3.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
①物色合适人选。
②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③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2)人员配备的原则:
①经济效益的原则,不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
③因事择人的原则,不能因人设岗。
④量才使用原则。
⑤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三)领导▲
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下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按权力控制的程度: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
(2)按领导重心所向: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式。
(3)按领导者的态度:体谅型、严厉型。
(4)按决策权力大小,专断型、民主型、自由型。

3.领导者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构成:
(1)领导者素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
(2)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4.领导艺术与方法:
(1)领导决策的艺术:
①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
②对不同的决策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即对程序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采取不同的方法。
③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即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2)合理用人的艺术:
①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②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③适度治人的艺术。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①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②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①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重点管理法,即处理好“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最佳时间法。
②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四)激励
1.激励的构成:欲望、需要、希望、动力。
2.激励的作用:
(1)激发和调动积极性。
(2)职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
(3)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内部统一协调。
3.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1)物质激励。
(2)职工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五)控制
1.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2)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3)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2.控制的基本要求:
(1)全局观点。
(2)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
(3)确立客观的标准。
(4)有关人员参与。

(六)协调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1.协调的内容与方法。
(1)组织内部协调:
①各生产要素内部。
②企业与股东关系。
③组织内部人际关系。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①企业与消费者。
②企业与政府。
③企业与新闻界。
④企业与社区。
2.冲突的对策。
(1)回避。
(2)强制解决。
(3)妥协。
(4)树立更高目标。
(5)合作。
3.信息沟通。
(1)信息沟通的作用:①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能力。②解决冲突、协调组织行动。③促进组织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及创新。
(2)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①信息发送者。②信息接受者。③沟通通道的选择。④外部噪音。
(3)信息沟通的方式。①正式沟通。②非正式沟通。
(4)促进信息沟通的措施。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②善于运用反馈。③学会积极倾听。
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的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有机体所自觉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及由其群体意识所生产的行为规范。
(三)学习型组织
1.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2.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2)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四)虚拟企业
1.在传统的企业概念下,一般企业都有研究、设计、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完整的功能;而虚拟企业是仅仅保留某些关键功能,其余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
2.主要有两大类:非资本虚拟与资本虚拟。
(五)风险管理
(六)知识管理
(七)创新管理
(八)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2.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需要建立以下柜架:
(1)内在动力
(2)融合
(3)创新和持续改进
(4)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4
  管理者(managers)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中层管理者
  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高层管理者
  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责任大体上分为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目标?二是谋取组织的最大效益;三是“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二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三是培训下级;四是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 and work)。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二是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类各级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 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头,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 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对这种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③ 联络者角色。管理者无论是在与组织内的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须对重要的组织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责任的性质决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信息角色,具体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种角色。   ④ 监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收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取对方主动提供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管理者可以识别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威胁。   ⑤ 传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们作为信息监督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   ⑥ 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决策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种角色。   ⑦企业家角色。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现机会,并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   ⑧ 干扰对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如平息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等。   ⑨ 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⑩ 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者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