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了解的人请进

请帮我详细介绍一下这次亚洲经济危机,以及它对日本的危害,多谢。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
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
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
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
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
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
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
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
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
,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

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

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
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
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

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
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
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
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

,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
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
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
说。
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

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
",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
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黑色星期一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

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
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
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
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
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
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
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
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
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

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
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
素了。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
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
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

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
减到最少。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

要量力而为。
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

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
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币保卫战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

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
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
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
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
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
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

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
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
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
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
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
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

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
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
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
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
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

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
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
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
,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
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
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
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

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
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3
前亚洲经济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但是,由危机引发的全球
范围的理论大讨论却方兴未艾。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影响重大,所涉及的
问题很多,加上每个讨论者的积极参与,因此形成了“百
家争鸣”的热烈场面。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这场讨论的内
涵,我把各种观点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简要地介绍其理
论要点和政策建议,并在最后阐述这场讨论的意义。

1、结构主义或主流学派

这一派人多势众,不仅包括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专家
学者、政府官员和工商人士,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等国际机构的大部分领导成员,甚至包括一些亚洲
国家的政府和民间人士。

这一流派主要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
发的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产业等
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政府与大企业的关
系过于密切,银行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失灵,企业的借款和
投资战略失误,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盛行,等等。其中,
原先一直受到世人称赞的“东亚模式”也受到了严厉的批
判。他们认为,这种模式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
明显的优势,但是它所固有的特点,即“政府主导”,经
过一定时期以后变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为正是政府的
干预,才造成了市场机制的扭曲,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剧了原有的各种内部结构的缺陷,并最终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这一派给亚洲国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
放弃亚洲模式,采纳美国模式;同时进行各种结构性的改
革,特别要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大力削
减政府预算,并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
的结构改革方案是由IMF制订的,目前泰国、韩国、印度
尼西亚等国的政府正在遵照执行。

2、市场主义或自由主义

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主要包括发达国家中的部分专家
学者和政府官员。

此派的基本特点是崇尚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在他们
看来,亚洲经济的基础是良好的,虽然这些国家的内部也
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但是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直接
的关系。因此,他们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点是,金融危机
的爆发实际上是市场机制、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结果。

例如,他们中间有的人把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比喻为
“原子弹”,认为它威力无比,但又喜怒无常:如果市场
以赞许的目光看待一个国家的金融表现,那么这个国家的
经济就会稳定繁荣;如果市场下了相反的定论,那么这个
国家就会陷入灾难。例如,80年代的拉美各国、1994年的
墨西哥和去年的亚洲。

根据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与结构主义完全相反的政
策建议:不论是危机的爆发还是经济的恢复,都应当顺其
自然,不必加以人为的干涉。因此,他们严厉地批评了IM
F的结构改革计划,认为它实际上等于代替亚洲政府对经
济实行了新的干预,其结果不仅对亚洲经济的恢复毫无帮
助,而且必然会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他们还指
出,IMF虽然给遭受危机最重的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但是它与每天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流动的2万多亿美元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
于事无补。有些人甚至提议,应当解散IMF。

3、激进主义或新经济论

这一流派的人数也不多,但是成员比较复杂,既包括
亚洲国家中像马哈蒂尔那样的民族主义领袖,也包括发达
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及那些不同意结构主义
和市场主义的专家学者。

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强调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差异,以
及现行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内部缺陷。同时,他们论证
了弱小国家的政府对民族经济进行干预和保护的合理性与
必要性,并且试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例如,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亚洲货币的暴跌是少数投机
家“人为操纵”的结果。他还指出,由于国际金融资本的
实力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因此后者甚至无力决定本国货
币的汇率水平。他原先的副手安瓦尔也指出,这些“邪恶
的”投机活动的成功证明了国际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严重
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亚洲国家领导人的观点,不仅得
到了发达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支持,也得到了非
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一些国际经济机构官员们的赞成。例如,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亚洲政府对经济
的管理虽然可能使某些私人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它有利于保护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反之,不受管制的
贪婪必然导致不公正,而不公正又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安和
动荡。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也明确指出,亚洲金融
危机的原因不是由于政府的干涉过多,而是由于干涉过少,
比如在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之前就取消了对外资的必要限制。
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人在批评亚洲各国政府的时候忘记了
一个基本事实,即每一笔贷款不仅要有借方,也要有贷方,
因此,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双方“共同负有责任”。

从上述观点出发,这一流派对结构主义和市场主义的
政策建议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那两派的观点
和主张,实际上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贷款者,而不利于亚
洲国家。因此,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
机构,或者强化现有国际机构的职能,以便对短期国际流
动资本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亚洲式金融危机的再
度爆发。而且,最近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对外国资本实施了
管制;香港特区政府也进入股市,与国际投机资本进行了
直接的较量。

综上所述,当我们分别考察这三个主要流派的时候,
可以发现它们各自都包含着合理因素,因为它们都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对策
建议。不过,当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发现
各派之间存在着许多难以调和的分歧。

尽管如此,通过一年多来的激烈辩论,各派的观点得
到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相互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和接近。例如,不少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际机构也意
识到了短期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性,因此
对原先一味责怪亚洲的做法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 IMF
也逐渐发现当初制订的结构改革方案过于简单生硬,并没
有使亚洲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它已经
准备进行调整。同样,亚洲领导人在怒斥了西方“邪恶的”
投机家们之后,冷静下来也看到了自身的毛病,因此在韩
国和泰国等亚洲国家,新当选的领导人已经开始了反对贪
污腐败的运动。与此同时,著名的国际金融家绍罗什本人
也坦率地提出警告说,不要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因为它不
会自动纠正其无节制的状况。

当然,由于各个流派的理论依据不同,政策主张各异,
因此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加上各国经济利益的矛
盾,因此许多合理建议也依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
先后波及到了日本、俄罗斯、南亚、南非和拉丁美洲,现
在又波及到了美国,因此,上述各个理论流派在争论的过
程中也在随时补充新的材料,并且对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不
断地进行着修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去年爆发的亚洲
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亚洲”的,也不仅仅是“金融”的,
在本质上,它是现行国际经济体制和现有经济理论的危机。
因此,这场深入和持久的理论大讨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而且,由此产生的思想解放和可能出现的理论突破,
也必将对亚洲和世界的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泡沫经济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当亚洲金融风暴刮到日本列岛,这种负面效应和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终于激化,1997年11月以后,中小金融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倒闭,金融业的核心也很快遭殃。11月3日,负债累累的三洋证券公司宣布破产。日本大藏省立即指示几家大银行筹措补偿资金,并特别允许三洋证券公司在4日以后继续进行偿还资金和有价证券的业务。

消息一传出,4日清晨,投资者纷纷赶来,在三洋证券公司的各个分店前排起了长蛇阵,公司职员不得不靠发号码来维持秩序。虽然公司一再保证全额退还投资金额,但拥挤在店门前的投资者还是非常紧张。

紧接着,日本第十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公司等,如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地倒台破产。到年底,日经指数比上一年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到1998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国共有两万多家企业倒闭,负债总额超过十三万亿日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1-19
亚洲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尽管中国经济有着坚强的内部动力,外部影响也不容忽视。谈到中国当今的经济环境,不能不涉及来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在阿根廷外交学院最近举行的中国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世界银行高级顾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巴里.霍顿在会上作了如下发言。

由于改革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亚洲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经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外部冲击,但同样为中国提供了近代史上第一次体现一个真正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亚洲地区发挥领导作用的大好机会。危机中,中国对亚洲国家慷慨解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有大国风范。由于日本在危机中的种种不佳表现,其国内经济政策屡屡失误,使得中国有机会填补它所留下的大国责任真空。

亚洲经济危机同时也向中国领导人发出了警告,因为这场危机不但显示了那些国家经济改革的问题,同时反映了他们的政策缺乏连贯性、失误和政权腐败等政治问题,不能因为他们曾经创造过经济奇迹,就原谅他们政治上的失误,否则迟早也会出现危机,从而导致丧失以前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危机已使得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正确性,提醒中国领导人必须继续进行困难的改革,改革必须小心翼翼,任何一点微小的疏忽都是十分危险的。

中国与陷于危机中的亚洲国家经济结构和模式相同、金融体制类似,出口大都基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寄希望于吸引大量外资,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体系不健全,银行接受政府的支配,各级政府介入银行贷款决定,银行贷款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相当大。这次中国之所以在这场危机中受害较小,主要是因为其金融体系尚较为封闭。

危机告诉中国领导人,他们将迅速面对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失业和腐败在人民中所造成的不满,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必须妥善解决国内各种社会差别加剧、失业等社会问题,在这一变革的特殊时期,必须谨慎地加强政治领导和控制,以保证改革深入进行。

经济危机在亚洲一些国家出现之后,中国为了避免经济步入萧条,采取了某些刺激性措施,如加大投资、降低利率、推动房改,放宽外资条件、提高出口退税等。但政策制定者们面对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难题:一方面要放宽宏观经济环境,增加信贷以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样做必然会软化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条件,危及到迄今在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

亚洲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的国内需求,失业增加的程度之大、速度之快为中国领导人始料所不及,这已成为今后改革的重大障碍。政府面临最严重而紧迫的是失业问题。城市失业人数飞快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城乡矛盾。

国有企业的整顿,除去必须面对本身的问题以外,还将必须面对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矛盾,各级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各级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目前在中国,凡是从国有企业得益多的地区,那里改革形势就好。目前国有企业的整顿在经济发达地区进展快,落后地区进展慢。各级官员的腐败不但妨碍改革进度,而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舞弊现象,损害了国家利益。
第3个回答  2007-11-16
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