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详细过程

如题所述

玄武门之变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

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

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终其一生,李世民也未能真正摆脱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心理阴影。

这样的一种负罪感在某种程度上被李世民化成了自我救赎的力量,成为缔造盛世贞观的潜在动力之一,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强烈的道德不安也驱使着李世民把权力之手伸向了他本来不应染指的地方。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主动的、蓄谋已久的夺权行为。

唐太宗观史以后,偏偏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提出异议,也正说明了他一直放心不下的症结所在。精明的唐太宗清楚地知道,对于这件至关重大,尽人皆知的流血事件,靠一些“微隐”的“浮词”加以掩盖,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欲盖弥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3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农历六月四号这一天,对于李家是黑暗的一天。

前一天晚上,世民在李渊那告发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把老爷子气坏了,分赴下去,明天要当面质问两个儿子事件真相。侍寝的张婕妤看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六月四号一大早,她就派快马入东宫将世民告发他们的事说与建成等人。

建成这两天也是心神不宁,精神不太好,只得将元吉找过来商量对策,元吉听过张婕妤随从的信报,断定这件事并不简单,就对建成说:“我看,还是安排好东宫的府兵骁勇,称病不去面圣的好,看看形势再说。”

“兵士武器都准备妥当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弟弟你跟我一起入宫面圣,当面跟父皇把这事说清楚。我们现在兵强马壮,势头正盛,还怕他不成?”

元吉也不再坚持,两人便直驱玄武门而来。

由东宫到太极宫,须经过西内苑,转玄武门而入。进了玄武门是禁中,建成和元吉的随扈兵士不得私自进入,只得在玄武门外西内苑处等候。城门使开启了宫门,建成和元吉骑马徐徐而入。玄武门城楼上,一个叫常何的年轻城守看着太子齐王的背影,命令兵士迅速关闭了宫门……

太子齐王行至临湖殿,发觉有变,随即调头向东要进入宫府躲避。世民率领事先埋伏在玄武门内诸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等),从后呼喊掩杀。元吉边撤边搭弓射向世民,三发而不中。世民直射建成,很快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这时尉迟敬德领着七十多人的骑兵队伍赶了上来(秦王随从能进禁中,而太子和齐王的偏将骁勇却被关在门外,这就表明此事是有预谋的),兵卒搭弓向元吉射去,元吉坠马而走。但世民的马迷了方向,跑进树林被树枝卡住动弹不得。

元吉忽至,夺了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勒死世民,尉迟敬德跳下马来,边跑边呼喊着向元吉发起进攻,元吉只好逃跑,想躲到武德殿里去,尉迟敬德在后面紧追不舍,又搭弓射向元吉,终于杀死了齐王元吉。

建成元吉的属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闻建成元吉死,并未散去,冯立说:“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于是率领东宫精兵两千人强攻玄武门,世民一方幸有张公谨力大无穷,以一人之力拒守城门,冯立等始终不得进入。

薛万彻后欲进攻秦王府,世民一方变得恐慌起来,这时尉迟敬德把建成和元吉的首级展示给东宫兵士们看,将士们便稍稍散去。

毫不知情的李渊正在太极宫泛舟游玩,忽然看到尉迟敬德披甲持矛而入,大惊,问其缘由,敬德言太子齐王作乱,秦王世民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派我来这里宿卫。近臣萧瑀、陈叔达说,秦王有功于天下,今次堪乱,万民归心,陛下您就从了吧,不从还能咋样呀!

影帝李渊说:“是啊,这样也好,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当此之时,玄武门处的混战尚未平息,尉迟敬德请高祖出手敕,使诸军并受秦王节制。李渊答应了。拿到手敕,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出东上阁门宣与众将士听,玄武门混战就此停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6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起因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

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

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八月...癸亥,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免租调二年,自馀给复一年。),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太宗即位后,于武德九年十月初一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达诏书,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

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谏议大夫魏徵、王圭两人上表请求陪送灵车到安葬地,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从太宗给两位兄弟的封号和谥号来看,无疑是降低了他们的地位身份:李建成原为皇太子,降为息王(亲王级别),谥号为隐,是中下等谥号(按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指本性难改,言过其实。

又:“隐,哀也。”指柔弱短寿);李元吉原为齐王(亲王级别),降为海陵郡王(郡王级别),谥号为剌,是下等谥号(按谥法:“愎很遂过曰剌。不思忘爱曰剌。”指刚愎自用,忘恩负义。)。

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李建成为嗣。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诏恢复息隐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号,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为巢王(恢复为亲王级别),谥号不变,故后世称两人为“隐太子”、“巢剌王”。两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复了,但恶谥依然伴随着他们。

太宗去世后,其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于显庆年间下达诏书,令太宗的小儿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

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

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事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将他射死了。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敬君弘不听从,便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结果全部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持续了很长时间,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将士们大为恐惧。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死敬君弘后,对部下说:“这也可以略微报答太子殿下了。”于是,他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扩展资料: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

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

《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太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

柏杨:“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