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叫做甲子年。

甲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一个。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对应各个公元年份,则年份数除以60余4者,自当年正月初一至该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使用甲子用于纪年,始于汉代。秦汉之前和汉初,人们使用岁星纪年,所谓岁在焉逢摄提格、端蒙单阏、游兆执徐之类的。

其焉逢、端蒙、游兆等为岁阳,摄提格、单阏、执徐等为岁阴,在汉武帝改历,实行太初历时,仍使用的太岁纪年,因此有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从汉武帝后,已开始有使用甲子来纪岁。

但这一时期存在岁星与甲子转换的混乱,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没加,比如直接用岁阳、岁阴将太初元年转换为甲子纪年,则为甲寅。

但此时期存在将太初元年的甲子纪年标为丙子的,也有标为丁丑的等。直到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颁布新历,用《四分历》,固定下来太初元年,岁在丁丑,汉兴元年,岁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纪年方式,废止岁星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子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28
甲子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怎样把公元纪年换算为甲子年?

商朝历法使用「天干地支」的60循环纪日法。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天干的第一个字「甲」和地支的第一个字「子」,开始依序各取一字组合,配成甲子、乙丑、丙寅、.......,直到癸亥,共取60次。之后又从甲子开始新的循环。以下是殷商人以天干地支纪日所用的甲子表(或称作六旬表)

1 2 3 4 5 6 7 8 9 0
X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Y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只按60干支的次序记年,这就是干支纪年法。每一循环必须从「甲子」开始,满60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我们如何将公元年份换算作干支呢?因为干支纪年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公元3年是癸亥,这是60甲子的最后一年,所以次年是甲子年,是一个新的循环开始。因此,计算 (公元年份-3)÷60 ,得余数 R。再求 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换算公元年份成干支。
参考资料:农历民俗网
第3个回答  2020-12-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