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释:

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重点字词:

1、信:信用。

2、其:代词,他。

3、可:可以、行。

4、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5、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

6、何以:以何,凭什么。

7、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扩展资料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诸多元素中,诚信与道德占有相当大的分量,甚至可以说是为一个人处世之根本。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有一段关于为人之信的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夫子的话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做人如若不具备信德,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好比牛车缺乏輗、小车缺乏軏一样,这样的车靠什么来行路呢?孔老先生的意思很明显:一个人纵然才华盖世,学富五车,倘若做人缺失了信德,就象车子缺少了輗和軏这样的构件,便无法行走于世。

所谓信,通俗的讲就是做人的信用。按照当今社会的标准来看,信用通常的表现就是诚实守信,说话算话,遵守诺言,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诚信度。一个人的诚信度,不仅包含自我处世为人的信用,也包括对他人的信德的信任程度。

即人信而信人,这种人信与信人是基于人性的信任和安心;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一个人做人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正确认知与信心,总而言之,所谓信,就是为人的信用、相信他人与自信心这三者的统一体。

信者,终为一用也,一个人说话凭事实依据,做事有始有终,勇于兑现诺言,敢于承担责任,方为有信用之人,有信用之人方可取信于人,否则,就是信口雌黄的小人。

且不说什么“一诺千金”“千金易得,难买季布一诺”的美谈,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不自信,又不肯相信他人,自己不讲诚信,又不相信别人的信德,整个社会的信德必将流失殆尽,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个人不说一无是处,关于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梦想都将是黄粱美梦,甚至连最简单的人际交往也会难以维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2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语出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原文如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扩展资料

“信”是一种践行行为。尽管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行为本身的结果不能完全吻合承诺,但也不能偏离太远,古人常提倡“多做少说”,道理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都是无法收回的,因此要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

有一个成语叫“食言而肥”,说的是春秋鲁国有一位大臣叫孟叔伯,惯于食言,在鲁哀公举办的一次宴会上,他想让大臣郑重出丑,就说:“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肥呀!”,没想到郑重回答:“食言而肥”,意思是说,我老不遵守“信”,总是食言,故而越来越胖了。

“信”是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信”值一个人的一辈子;“信”是人际联系的纽带,没有了“信”,谈不上有效的合作,“狼来了”典故中的那个孩子视“信”为玩物,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对自己要守住自己心中的“信”的守则。“信”是靠“践行”实现的,要多做少说,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贪欲往往使人“变节”,不再守信,切不可失去“做人的底线”。

对他人,多助人,勿栽刺;多合作,勿拆台。赢得他人的信任了,在关键时刻,别人也愿意帮助你,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语出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原文如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

扩展资料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

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阐明诚信的意义,此章中孔子打了个比方,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像车子上没有和一样,只有一个空架子,根本就无法行进。对自己要守住自己心中的“信”的守则。“信”是靠“践行”实现的,要多做少说,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贪欲往往使人“变节”,不再守信,切不可失去“做人的底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3-17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附: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附: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参考资料:http://www.z-j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id=857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